文艺创作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座谈会现场。
日前,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的“电影《文朝荣》”观影及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举行。
在国务院批准毕节试验区成立建设30周年之际,电影《文朝荣》的上映成为推广毕节实验区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一个生动的文艺典型。来自电影界、评论界和高校等众多专家、学者与电影主创团队对电影《文朝荣》的社会意义、艺术创作等角度进行了研讨与建议,一致认可了这部彰扬正能量影片的艺术水准,展现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文化特色和自信。
文朝荣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使“苦甲天下”的海雀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电影《文朝荣》海报。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介绍,这部真实还原“海雀村愚公”事迹的电影《文朝荣》创作与拍摄历时三年,并由国家一级导演张仲伟担任导演,著名演员王洛勇主演。据悉,影片将于7月28日在全国上映。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实谈到,观看影片《文朝荣》非常令人感动,细节真实、情感真挚、内涵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文朝荣的典型形象,再现了这位基层党员干部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优秀品格,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力作。“影片充分体现了文朝荣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朴素深厚的人民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特别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生动有力的诠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这是一部难得的为文朝荣这位时代楷模树碑立传的精品力作。银幕上王洛勇精心塑造的文朝荣形象,在诗意中不乏强大的精神正能量,帮助广大观众理解,并推动历史前进。这便是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
▲座谈会上,主演王洛勇畅谈体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的背景下,电影《文朝荣》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这种题材有说服力、有价值,更有意义。时代需要这样的人物,我们的艺术创作也需要这样的人物。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谈到,电影《文朝荣》把人物关系的艺术性再创造和艺术虚构处理得非常恰当。“主人公带有自责的一句:‘救济粮也是跟咱们一样的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觉得羞吗?’我认为这体现了上世纪90年代农民的一种自我觉醒。”
作者:王九铃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朱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