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有了“分类指引”,垃圾分类不再分不清

2018-07-24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有了“分类指引”,垃圾分类不再分不清-信息快讯网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是重中之重。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正式发布,这是对数月前公布的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由“实施方案”到“分类指引”,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按下提速增质的快进键。

居民参与度是关键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但需要强调的是,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生活垃圾,不仅影响生态环境,更危及居民健康。其滋生大量有毒物质和各类病原菌、病毒等这一特质,早已被大家所熟知。而垃圾处理尤其是垃圾填埋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鉴于此,推行垃圾分类,并非为分类而分类,而是事关城市品质与文明形象、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其中,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均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形成高效顺畅的系统。上海已通过前端的垃圾分类、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置建立起垃圾全程分类的整体框架。然而,笔者以为,目前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度不高、准确率较低,已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就好比一只边沿参差不齐的木桶,尽管政府主导、资金保障、顶层设计以及基层创新等都是木桶的长板,但决定“木桶效应”发挥的还是全民参与度这个短板,再加之各木板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不够紧密的问题,这样的木桶显然无法盛进太多的水。因此,解决垃圾分类试点治理困境的首要之举,是引导全民参与到垃圾前端分类环节中,这是从源头治理垃圾的关键性举措。全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进一步说,直接关系到上海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和资源是魔鬼与天使,一步之遥。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管理的核心,贯穿到整个生活垃圾的全过程,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标志,可以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可以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于细微处见真章。四种常用分类颜色分别对应什么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哪些?哪些属于有害垃圾?如今,有了这份“分类指引”,按图索骥,垃圾分类将变得更加简单,人们也不再会干垃圾湿垃圾傻傻分不清了。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世界上没有统一标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标顶级,仍有不少值得上海借鉴的经验。比如,盘点俄罗斯世界杯的感人瞬间,日本球迷再次刷屏:在日本对战哥伦比亚与塞内加尔的两场比赛结束后,日本球迷自发清理座位上垃圾的行为,得到全世界的点赞。当然,日本球迷面对垃圾所表现出的国民素质并非一日养成的。在日本,每年12月,每个家庭都会收到一张由政府部门派发的特殊“年历”,日期上用黄、绿等不同颜色标注了不同垃圾的丢弃时间,一目了然。日本国民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好垃圾分类、注重环保节能,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现在对垃圾分类极为注重的国民价值观。

上海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城市,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这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应有之举,也是提升品质生活的题中之义。(作者为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作者:杜欢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