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保姐姐及其他 | 张珑

2018-08-02信息快讯网

张祥保姐姐及其他 | 张珑-信息快讯网

▲本文作者和堂姐张祥保1938年摄于老宅花园

世纪之交的2000年,发生了一件在中国古代典籍收藏史上震撼人心的大事。清朝同光两代帝师翁同龢的翁氏藏书,由上海图书馆以450万美元的巨资收购,从此80种、542册稀世古籍从海外回归故里,入藏于上海图书馆。翁同龢的五代孙翁兴庆(字万戈),在战乱时期把这批家传古籍运抵美国,妥善保管整理,直到年迈之时,为它们找到了一个最好最安全的归宿。

关于这件文化盛事,曾有许多文章报道和评论,其中以《常熟翁氏文化世家》一书尤为详细。该书由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曹培根教授所著,2009年8月广陵书社出版。

但是在阅读该书时,发现了几处不符合事实的错误,损害了与此盛事有关人的名誉,有必要予以纠正。

书中第一章“翁氏藏书世家”第17-18页叙述翁兴庆如何继承、如何保护并整理祖传典籍、最后又如何给这批珍贵宝藏找了一个最好的归宿,其中说:

翁兴庆(1918-)字万戈。翁之憙第三子。1918年生于上海,2岁时过继为翁之廉嗣子,成为翁同龢一房的玄孙。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1938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一生从事绘画、电影等工作,为国际社会活动家、学者兼书画鉴赏家。其前妻即为著名出版家和版本学家张元济的孙女张祥保。1947年翁兴庆回到祖国,因国内战事不断,便将其过继父亲翁之廉传给他的翁氏藏书精品,交由开滦矿务局一艘煤船由天津运抵上海。正好这一年其后妻程华宝的父亲程远帆就任中央信托局局长,由此关系,这些书画古籍较为顺利地装上了由沪赴美的海轮,于1949年初运抵纽约,后藏于自己寓所“莱溪居”。翁兴庆1953年入美国籍,他带去美国的翁氏藏书是百年来不为人知的孤本秘笈。

这段文字里,有几处严重错误:

首先,张祥保是张元济先生的侄孙女,并非孙女。她是张元济长兄张元煦的孙女,是我的堂姐。由于她幼年丧母,父亲在铁路上工作,常年在外地奔波,所以她一直是和我们一起生活的。

其次,张祥保确实曾经和翁兴庆订过婚,但并没有结婚,因此“前妻”之说不能成立。此事有明确的记载,可见于《张元济全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出版)349-350页张元济致张树源信,摘录如下:

1938年5月3日“祥保姻事,数月以来翁世兄于星期放假日常来我家,与祥保面谈,有时我亦留伊晚饭。察其人品行纯正,不失旧家规矩。……今夏交通大学毕业后即往美国留学。渠曾向祥保露求婚之意,料不久必托媒人来说,祥保亦无拒绝之意。”

1938年6月11日“祥保亲事翁氏托媒人正式来说,我拟允许。但不愿即行结婚,同出洋之说更不能行。”

1938年7月31日“订婚已于本月26日举行,双方同在国际饭店设备茶点款待戚友。……是日我处戚友到81人,……用订婚证书,请瞿良士先生证明,媒人、家长、订婚人各盖章。”

祥保姐姐订婚时我9岁,但至今印象清晰。1938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翁兴庆。交往一段时间后,因翁已在上海交大毕业,决定去美国深造,故双方家长决定让他们先行订婚。当时我们家住上海极司菲尔路40号,楼下东南角有我父亲张树年先生专用的书房兼会客室,我小时候称它为“爸爸书房”。它是全楼里布置得较为精致的一间,翁兴庆每次来访,都请他在那里坐。他们订婚是在上海国际饭店,包了一个大厅。母亲为祥保做了一件白底五彩花的旗袍,很是靓丽。我也做了新裙子去参加订婚典礼。

翁氏赴美后,与祥保鱼雁不断,直到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通信几乎断绝。有时一封信辗转数月才能递到。记得翁曾来信迫切希望祥保去美国。但那时如要从上海去美国,唯一的办法是冒险穿越炮火连天的战线,跋涉去大后方,再设法从大后方去美。对于一个年轻女子来说,路途遥远而又险恶,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双方同意解除婚约。

1946年祥保应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之聘,到北京大学英语系任教。后经胡适介绍,与留美归来的王岷源教授结婚,胡适作为证婚人出席婚礼。此事可见《张元济年谱长编》(张人凤、柳和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1280页张元济1947年11月21日致胡适信:“……弟曾以侄孙女祥保姻事相托。蒙举王君以告,谓彼此已有交际,甚感垂注。近得祥保来信,谓王君已露求婚之意。”同页有11月30日胡适信,介绍王岷源情况:“王岷源先生是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的副教授,近年我在哈佛大学往来,见他寄住在赵元任先生的家中,见他温文勤苦,故去年邀他来北大任教。王君人甚清秀,中英文都很好,写汉字甚秀雅,情性忠厚温文。我在美国观察此君,很喜欢他的为人敦厚。”

王岷源、张祥保于1948年8月10日结婚。婚后他们家庭幸福美满,两个儿子现在都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去年还庆祝了张祥保的百岁诞辰。把张祥保说成翁氏“前妻”,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名誉,也为她的后代们所不能容忍。

张祥保并非翁兴庆前妻,那么把翁兴庆的夫人程华宝说成他的“后妻”,也就不符合事实。

2012年8月13日东方早报曾登载一篇郑重的文章《莱溪居访翁万戈》,他在美国访问了时年已94岁、居住在美国一所僻静的庄园“莱溪居”的翁兴庆。文中说道:

谈起莱溪居,翁先生不无自豪地说整个建筑是他自己设计的。他于1938年负笈来美国留学,1940年在纽约就业,1944年与程华宝花开连理,到他60岁退休之前,和夫人口诵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句,在莱姆小镇的半山丛林中置地百亩,架椽筑屋,屋旁凿地为潭,又将坡下无名小溪命名为莱溪,以示和常熟老家綵衣堂老莱子的故事一脉相承。退休之后,迁居于此已有三十四年矣。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翁兴庆和程华宝是1944年结婚的,到2000年,已经结缡56年,且夫妻恩爱。

在《常熟翁氏文化世家》中,程华宝的名字先后出现两次:第一次就是前面所引第18页中提到的“后妻程华宝”等相关文字,第二次则出自第31页:

2000年1月18日,嘉德公司向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化部提交了《关于美籍华人翁万戈先生拟将珍藏中国古籍善本送回大陆拍卖情况报告》……2月22日,翁万戈夫人程华宝女士携翁氏世藏古籍善本分装在9个大行李箱内坐飞机从美国抵达北京。

上述引文中“2月22日,翁万戈夫人程华宝女士……”的行文意为这些古籍是翁夫人程华宝女士运来的。那么,翁本人有没有亲自护送这批宝物来华呢?根据别的有关文章的报道,都是说“翁万戈先生夫妇”。这个问题虽与我此文主要批驳的错误没有直接关系,但也说明该书作者在叙述史实时是不够严谨的。

吾辈从小受祖父张元济先生教诲,深知对待历史须持敬畏之心。如因草率从事而造成错误,非但愧对前人,贻害后世,对研究者本人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对常熟翁氏藏书的叙述中,所涉及的人物今尚在世,寥寥数字之差,对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和损害。我希望本文的纠错能挽回影响,也希望历史研究者在研究或叙述历史时有一颗敬畏之心。

作者:张珑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