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观者——读《生命简史》有感

2018-08-06信息快讯网

人类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观者——读《生命简史》有感-信息快讯网

▲《生命简史》[英] 理查德·福提著 高环宇译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生命简史》作者理查德·福提是英国资深古生物学家,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至退休。他曾任伦敦地质学会主席,毕生与地质研究为伴,在三叶虫与笔石动物、节肢动物演化、奥陶纪古地理重建与地层对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福提还是地学科普达人,除了这本《生命简史》,他撰写的《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藏匿的风景》《三叶虫:演化目击者》《地球:一段亲密的历史》等系列科普著作影响同样深远。《生命简史》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翻译出版,被化石迷奉为“殿堂级的地学科普书”。

《生命简史》分为“永恒的海洋”“从尘埃到生命”“细胞、组织和躯体”“人类”等13个章节,福提以第一人称作为表述方式,将自身的地质研究经历、见闻、趣事和古生物学理论有机融合,用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学识、生动的文笔,讲述地球生命46亿年波澜壮阔的演化传奇。

46亿年是极其漫长的地质过程。伴随着地球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从无到有时刻进行着演化,一方面适应着地球的环境,同时物种也在改造着生态环境。在不同的地质时期,曾有不同的新物种出现,同时也有不同的物种灭绝。生命演化的场景,构成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表演”。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西方神话认为是造物主创造的。1788年,苏格兰农场主兼业余地质学家赫顿,观察了河流的泥沙和河岸遭受侵损的过程,并从岩层中得到启发,认为它们代表亿万年来的沉积。他通过系列的论证,摒弃了中世纪的地质学理论,进而将地质学正式确立为一门科学。1915年前后,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运用于岩石测年,地质学家首次测出岩层的绝对年龄,并很快完成地质年代表的“编码”。

地球孕育了生命,然而46亿年前地球在宇宙大爆炸中诞生时,是滚烫的高温星体。35亿年前,地球大气层形成,使生命的出现具备了生存条件。地球上最早出现植物,是在4.5亿年前。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恐龙是无法绕开的物种。恐龙起源于2.25亿年前,灭绝于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最终落得了“演化失败者”的声名。传统观念认为,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行动缓慢的冷血动物。但在50多年前,有学者指出恐龙属于温血动物。现在人们基本达成共识,肉食性恐龙可能是温血的,植食性恐龙则是冷血的。恐龙的灭绝,是地球遭外星球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浩瀚无边的火灾,因高温和食物锐减而迅速灭绝。也有学者认为,恐龙是因为气候或海平面变化而缓慢渐进地走向灭绝。笔者认为,恐龙灭绝是这两种因素叠加而形成的恶果。

人类文明真正入主地球,才不到一万年,这和恐龙统治地球1.6亿年的历史相差甚远。人类和所有物种一样,也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现在的人类,又称为智人。智人是灵长目亚科人族的分支,大约在500万年前与组成人科的大猩猩、黑猩猩分道扬镳。大约在15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现代智人,纷纷扩散到世界。人类对于生存条件极为苛刻,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繁茂的植物。由此也不难看出,在远古的非洲,生态环境应该还算不错,否则人类不会首先在那里出现。

从猿到人的演化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为此人类花费了数万年的时间。当今地球人类接近60亿,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会否“弹尽粮绝”?

阅读《生命简史》,笔者不禁联想到近年来出版的《地球生命的历程》和《大灭绝时代》。这两本书谈到,地球生命历经六次演化。第六次生命的演化,是工业革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生命演化历程中,物种的消亡与新生,本属于正常的自然规律。可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无数的原始森林遭到肆意砍伐,水源地遭到破坏。人类活动虽然基本上不可能让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其他生活在海底与高空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但对于树木、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大型生物来说,生存的前景不算乐观。这些大型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大面积的栖息地中达成各种微环境的平衡。如果大型生物的栖息地不复存在,很多物种将走向灭绝。

过去的2亿年中,地球上平均每100年约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然而,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近100年来,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加拿大黑足雪貂于1991年灭绝……我国长江流域里白鳍豚的生死,依然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人类的出现不过几百万年,在生命进化的时钟上,仅占有数分钟的光阴。对于地球漫长的自然历史,其实有太多的谜底需要揭开。地球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从宇宙视角看,这颗星球依然璀璨、伟大。同时也应看到,对于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地球已不堪重负。当前,最为急迫的就是维护好、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时间在继续,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远未结束。

作者:陈华文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薛伟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给生命多一次机会!国际急救培训扎根喀什二院,上海医疗队打造“南疆急救重症医学高地”
“火星大冲”未完待续,距离地球最近一刻就在后天!宛若明亮红宝石,肉眼可见
“上陈遗址”能否推翻直立人走出非洲的年代?21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如何发现
改革开放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守岛32年 ,王继才走了,生命定格在58岁
[中国梦实践者]河南三门峡市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用生命延续军人本色
大家手笔:利用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六论习近平主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重要讲话
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领域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地球“一颦一笑” 空间反射镜尽收“眼底”
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
地球村即景|“家暴法案”在新西兰国会获批,受害者可获得10天带薪休假
让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
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三重意涵
“合成生命”打开人类认识生命新窗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都是被你们人类逼的!”昼伏夜出,野生动物纷纷变成夜行动物
钝感与痛感交织的“个人情怀”——读池莉小说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出版的好书
【中国梦•践行者】“跪下的是身体,撑起的是生命” 他敬业精神获医院内外点赞
阿拉斯加史前文明来自中国?考古学家发现爱斯基摩人与良渚文化的惊人关联
陆在易:每个音符都充满生命力
美美与共,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世界
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⑩ | 斯乔平:科学哲学如何塑造更好的“后人类”社会
《巨齿鲨》后天上映,中国女演员又要在好莱坞大片里拯救地球了
行医即是奉献,不畏救死捐身。看这个“有德则乐,乐则能久”的医生家庭如何看待生命和生活
童诗里有大天地 激活诗心给生命涂上别样的底色
“摸一摸”太阳,已不仅仅是梦想!人类首次成功发射进入太阳外层大气的探测器
人类首个“触日”探测器升空,开启史上最“热”太空任务
今夏台风一个接一个,你可知道“中华慧眼”在地球静止轨道给它们每隔15分钟要做一次体检?
融合各种文化的秘鲁菜堪称“世界菜”,其中“炒牛柳”就是地道中国味
闪烁盛世大唐的光辉 倒映世界文化的影子——读《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吉国桢
习近平时间 | 习近平寄语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地球村即景 | 去土耳其“抄底扫货”?晚了!
驾驭演化的力量!快来跟随2018诺贝尔化学奖读懂试管里的“进化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