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十四年摸到古法技艺门道,失传七百年“天目盏”烧制技艺重现

2018-08-14信息快讯网

探索十四年摸到古法技艺门道,失传七百年“天目盏”烧制技艺重现-信息快讯网

▲曜变天目茶碗

“天目盏”是宋代的一种茶器。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由此得名。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四川大学教授陈德富在《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一书中指出:“宋代曜变等黑瓷装饰手法,使原本沉闷单调的黑瓷同样花纹丰富,装饰华丽,变得生机盎然。”据有关资料记载,曜变天目在中国早已失传,目前仅在日本存有四只。

一群倔强的“浙商”,惊叹于“天目盏”的精美,不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就此埋没,以“天目窑”遗迹为基础,经过十四年的不断探索和数不清的失败,终于摸到了古法技艺的门道,让“天目盏”的流光溢彩重现人间。

宋代“斗茶”风令“天目盏”扬名

“天目盏”是一种以铁釉烧制的黑釉茶盏,使用始于唐,盛行于宋。“根据目前发现的实物,天目窑最早的窑口起始不晚于北宋,到了南宋和元初达到顶峰。”天目古窑复原研究团队负责人王慕刚告诉记者,宋代是文人雅士最为活跃的时代,盛行“斗茶”之风,喜爱在聚会时攀比谁收藏的茶和茶器更有品位。宋代学者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作为最适合斗茶的器皿,黑釉“天目盏”就流行起来。

“同时,宋代天目山佛教促成了‘天目窑’的红火。郑板桥道‘自古高僧爱斗茶’。天目山的寺庵中也盛行斗茶之风,‘天目盏’便成了天目山佛教修行的一种载体。”王慕刚介绍,宋元时期,天目山曾涌现出一大批高僧,日本、印度、朝鲜有许多僧人慕名来此。他们在潜心学习佛经的同时,也学习天目茶道。“山中有许多寺庵,都兴茶道,倡导茶禅一味。天目山产好茶,天目窑中又出产极为精致的黑釉、青白釉的茶具,茶和茶具成了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

探索十四年摸到古法技艺门道,失传七百年“天目盏”烧制技艺重现-信息快讯网

▲木叶“天目盏”

这种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让 “天目盏”盛行于世。宋元时期,临安天目山一带有窑口近百座。“天目盏”的成功,也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仿烧。后来,在建州、吉州以及在河北定州等地烧制的黑釉盏也称为“天目盏”。

天目古窑在元代后走向衰落。1940年,天目书院院长张天方博士首先发现已不见史载的天目山古窑址,并举办考古实物展览,掀开了天目窑的神秘面纱。1982年至2013年,临安市文物馆会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进行了三次实地考察,相继发现36处古窑址,总分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根据调查中拾取的天目窑器物分析,有“曜变天目”“兔毫天目”“鹧鸪天目”“玳瑁天目”“油滴天目”“虎皮天目”“素天目”等。古窑遗址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窑址尚未发掘。

探索十四年摸到古法技艺门道,失传七百年“天目盏”烧制技艺重现-信息快讯网

▲天目古窑遗址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外汉”挑起复兴古法技艺重任

2004年,浙江大华集团通过竞标获得天目山景区的经营权。在研究挖掘天目山的历史文化过程中,董事长陈振华发现了“天目盏”这张失落数百年的“金名片”。“时常有日韩客人提出想购买天目窑生产的天目盏作纪念,可天目窑口已熄火数百年,烧制技艺也早已失传,这令我十分尴尬。”上世纪70年代,在陶瓷专家们的努力下,建盏的烧造技术得以恢复。同为黑釉,为什么“天目盏”不行?陈振华心有不甘:一定要恢复天目古窑的窑火,重现血统纯正的“天目盏”。于是,他组建了团队,挑起复兴天目古窑的重任。同样对“天目盏”怀有无比憧憬的杭州学军小学教师王慕刚也加入团队,成为具体负责人。两个对古瓷并不精通的“门外汉”开始了长达14年的摸索与探寻。

探索十四年摸到古法技艺门道,失传七百年“天目盏”烧制技艺重现-信息快讯网

▲古法柴窑烧制“天目盏”

“我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辛。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先从古窑周边找矿,然后开始无数次实验,探索其耐火温度、金属含量,一点点地去找到规律。”王慕刚介绍,从矿石的粉碎到拉坯、成型、素烧、上釉……一件成品“天目盏”需要72道工序,每道工序稍有差错便将谬以千里。为实现天目古窑的复兴,从原料选择到烧制工艺,都旨在复原古代传统技艺与宋代瓷艺文化。14年间,王慕刚和团队遍访全国陶瓷界专家取经,研究古法手工艺,并在瓷都景德镇建立窑口,利用天目山的矿土材料做试验、研制配方。窑口一步步从最易控制的电窑转为气窑,最终达到最难控制的柴窑古法烧制。“天目陶瓷的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便可能失败。烧制的作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件都堪称‘孤品’。所以,古法烧制出来的瓷器温润、有灵气,能体现‘天目盏’的神韵与美感。”王慕刚说。

2016年,经过千百次的烧制试验,“油滴天目”“兔毫天目”“鹧鸪斑天目”等难得一见的天目珍品相继问世。2017年,“天目盏”首次亮相第十一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便大放异彩。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天目盏”深得国内瓷器研究学者和藏家好评。江西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技艺传承人刘品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新挖掘复原古法技艺制作出的‘天目盏’从色釉上基本达到了古‘天目盏’的制作水平,器型上尚需提升。此研究成果对研究古‘天目盏’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复原古法技艺让‘天目盏’重现是我们走出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的研发试验中心将从景德镇回归到天目山,希望不久的将来在天目山脚下或者古窑边,熄灭百年的炉火能重燃。”王慕刚表示。

相关链接》》》

曜变天目釉为何居诸名瓷之首

四川大学教授陈德富在《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一书中对天目釉尤其是曜变天目釉有较详细的论述。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以曜变、油滴、兔毫最为名贵,而曜变又居于诸名瓷之首。有人说“南宋时期的曜变天目,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

何为曜变?以研究黑釉陶瓷器享誉盛名的谭瑞林先生著述:“曜变就是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糅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的局限性更大,除产生曜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没有这层薄膜,迎光就不会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

曜变天目釉的特点是,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这些斑点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而且从器皿的整体来看,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仿佛是一只变色龙。

曜变天目茶碗是宋代茶道的一种珍贵用具。宋人喝茶的方式和今天不同,是冲着喝的。中国在明代之后,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抹茶,茶具也就失去了依托,只有日本商人愿意重金收购,于是顶级的茶碗都被卖到了日本,成了日本历代传承的珍贵收藏。

作者: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抢救保护——3年来227位高龄国家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记忆得到留存
【新时代·幸福美丽边疆行】哈拉盖图农牧场重现40年前“兵团小镇”场景 “搅火”草原旅游
李小龙经典功夫电影《龙争虎斗》被曝即将翻拍,经典能否重现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记者手记:百年码头的变迁
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美丽中国)
宝山区:在“零距离”服务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通讯:明年是百年纪念,但我们可能要关门了——美国奶农世家的忧思
破题“陆上贸易规则”,助推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庆自贸试验区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
赞!各地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 妙招频出
神奇!臀位宝宝想顺产?产科医生实力演绎古法秘技“外倒转术”
“鹦鹉螺”照亮探索科技前沿之路:上海光源每年供光运行约5500小时
是什么让这项校园赛事延续了百年?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火热举行,23国400选手齐聚上海
百年招商 再谱长江新乐章(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奏响“学以成人”的哲学乐章——写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开幕之际
人民网评: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将引领潮流
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四个项目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拍卖槌下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漾濞百年核桃树将来沪拍卖采摘权
首届本科录取27个国家266名学生,昆山杜克大学探索在中国尝试一场教育革新
集结现代学术成果,传承中国百年学脉
开创融合新格局 探索发展新路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年间
塞尔维亚百年老厂重现活力(共商 共建 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百年口岸”新疆霍尔果斯:跨境自贸区初具雏形
以哲学的方式走向世界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
中国道路的哲学探索和哲学表达
吃咖啡不光是扎台型——百年咖啡文化折射上海人生活方式变迁
【改革开放江西印记】山水林田湖草科学治理 寻乌县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改革开放40年江西印记】江西寻乌南龙村探索电商扶贫致富路
文化视点 | 《延禧攻略》中的缂丝团扇藏着苏州古老的丝织技艺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