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注入活水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5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们今起推出“共创‘一带一路’美好明天”系列评论,观察“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改变中国、造福世界。
——编 者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蕴藏历史沉淀的千年智慧,是时代需要的“世纪工程”
来宁夏开公司的埃及小伙,从一开始房租都交不起到商机不断,深感“‘一带一路’就像海上的灯塔”;德国德累斯顿的出租车司机,自发制作“一带一路”的中德文宣传标语贴在车上;精打细算的马耳他主妇,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令当地电价下降25%之后,再也不会在漫长的夏天抱怨孩子们开空调……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激发发展新动力、增添人类新福祉,正在铺就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习近平主席的总结,道出了“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各国间宏观政策和利益诉求的协调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却是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给世界经济的大海注入活水。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挑战、开创机遇,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贡献思路。
有人曾用三张地图展现“一带一路”撬动的机遇。一张是中国地图,上面标注着在“一带一路”中定位自身功能的城市,无论是天堑变通途,还是内陆变门户,只要打开扩大开放的思路,每一个城市都能发现更多可能。第二张是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主要城市,约44亿的总人口,约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第三张是中欧铁路规划地图,丝绸古道边勾勒出一条条干线,“钢铁驼队”在新的交通动脉中奔驰,货物18天内穿越欧亚,让古老的大陆如水流活。三张地图,体现着“一带一路”巨大的影响力、超强的带动力,勾画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发展图景。
还有人用“一带一路”的全球关注热度曲线来体现人们的期待。从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到“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再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吸引越来越多人相向而行。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发展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多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一带一路”串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不仅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决议,也写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在道义上有着巨大感召力、在行动上有着巨大吸引力,契合各国人民的发展愿望,更顺应当今世界的潮流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发展提供动力,更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的变革。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有助于建立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体系。认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滋生动荡和贫困的土壤。把能干的先干起来,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才能取得更为务实的成果。5年来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消减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现实选择。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蕴藏历史沉淀的千年智慧,是时代需要的“世纪工程”。战马长矛与坚船利炮无法延续传奇,只有驼队和宝船才能开拓繁荣。新世纪的“凿空之旅”不惧山海阻隔,但更需人人共襄、持之以恒。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