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东部城市爆发“右翼暴动”

2018-08-31信息快讯网

德国东部城市爆发“右翼暴动”-信息快讯网

▲8月27日,德国开姆尼茨,极右翼示威人群与警方对峙。| 东方IC

本周,德国东部城市开姆尼茨发生持续多日的市民暴乱。这次街头暴乱源自一名德国男子于上周日凌晨在一露天夏日节上被两名年轻难民当街刺死,据德媒报道,这两名凶手分别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他们除了刺死一名35岁德国人之外,还造成了另外两名德国人重伤。

警方反应慢造成谣言四起

由于在这件恶性事件上德国警方反应较慢,警方的沉默造成连日来在德国坊间与社交媒体上,诸如 “受害男子被难民捅数十刀” “三人当场死亡”之类的谣言四起。德国电视一台网援引消息猜测,这名35岁德国男子可能是因为制止两名难民性骚扰一德国女子而被难民杀害。萨克森州州长米夏埃尔·克雷奇默28日在记者会上说,互联网流传的不少说法是 “排外言论” “虚假信息”和 “假新闻”。克雷奇默还表示,事发时两拨人发生争执,德国男子与嫌疑人分属两边;没有证据支持所谓 “德国男子保护女子”的说法。

据悉,开姆尼茨市目前已有上千名对德国政府难民政策不满的市民走上街头与警方对峙;欢迎难民的左翼团体也来到抗议现场,向反对难民政策的德国市民表示愤怒。由于今年5月底才发生一起震惊全德的难民奸杀德国幼女 “苏珊娜案”,本月这起事件再次激化德国社会对政府难民政策的反感,并引发德国政界的斗争。

自2015-2016年德国难民危机以来,130万未经严格身份检查的中东、非洲难民涌入德国,造成德国社会的动荡不安。特别是2016年以来,德国发生了数起宗教极端主义背景的恐怖袭击以及无数由年轻男性难民造成的凶杀、暴力和强奸犯罪,对德国的社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民众不安全感急剧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政府坚持出台各项优待与袒护难民的经济、社会政策,造成德国社会的严重撕裂。德国政府的这一做法,让总理默克尔遭遇2006年上台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以致最新一届德国政府的组阁延宕半年之久。同时,民众对执政联盟的不满,促成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成为第一大在野党,这是二战后首次有极右翼政党进入国会。

这次被称作 “右翼暴动”的开姆尼茨事件,反映出德国社会对政府长期以来开放门户政策不满的集中爆发。萨克森州州长克雷奇默承认,这次互联网的 “动员效果”比先前显著,不少来自勃兰登堡、图林根等其他州的右翼人员和无政府主义者加入了示威。

难民政策失当让极右翼政党崛起

二战后德国社会在西方占领军的改造下,对纳粹德国的仇外历史进行大量反思,德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开放门户、欢迎外国人的政策。战后联邦德国有四类移民潮。第一类是1950-1970年代的外籍工人移民潮,大量来自土耳其和南欧的壮劳力来到德国,以填补德国因战争造成的青壮年男性损失,这一类移民主体是土耳其移民,他们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直到今天土耳其裔德国人的融合仍然是德国社会的一大问题。第二类移民潮是两德合并以及苏东剧变后,来自原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移民以及苏联的德裔俄罗斯人返回祖国,这些移民大多具有或多或少的德国渊源,因此融入社会较为成功。第三类移民潮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的难民申请,这一类移民常年保持在数万人的较小规模。最近一类移民潮则是2015年以来的难民危机。

事实上,战后德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欢迎移民传统的国家,在接待移民的问题上有着丰富经验。这次难民危机之所以酿成持续至今的社会动荡,首先是因为极端宽松的政策导致短时间内涌入大量难民。与过去循序渐进的引入移民不同,这次难民危机中德国政府在一年内引入了130万人,社会与政府机构无法消化。其次,这些难民主要来自常年战乱地区,见惯生死却又大多缺乏完整的教育经历,守法意识非常不足,来到德国后遇到因长年富足而远离暴力的德国人则多有轻视与挑衅的冲动。再次,德国政府对这些难民提供大量特别经济补助与安家费,难民中大量单身、年轻、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由于手中有钱而又难以就业,因此多好聚集酗酒闹事。这次开姆尼茨杀人案便是发生在一个音乐节上。而最让德国民众反感的是,德国政府出于 “政治正确”的需要对难民提供了高出本国民众的福利,以及在难民犯罪后压制反对声音。

在经济上,据研究机构分析,德国政府每年为照顾难民的开销在人均2万欧元左右,这一数字相当于一个德国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在政治与法律上,德国政府与左翼团体亦对难民给予相当袒护。据俄罗斯卫星网2016年12月一篇调查报道显示,仅2016年一年,德国境内就发生超过1万起由难民造成的刑事案件,而德国政府和媒体将其一概称为 “个案”;此外,近年来于德累斯顿、开姆尼茨等地,因难民犯罪导致的德国民众抗议当中,德国媒体亦将其一概称为“新纳粹”。就如本周发生在开姆尼茨的示威活动中,德国左翼团体亦打出“我们不需要纳粹”的标语。事实上,在难民危机以来的数次左右冲突中,左翼政治力量面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德国民众,其能够使用的多是 “开放”、 “包容”等抽象话语,以及数十年如一日地称反对者为 “纳粹”和“种族主义者”;而右翼力量则是针对具体事件提出的诸如限制难民数量、驱逐非法难民、取消难民超国民待遇的具体要求。这样的对比也就造成了左翼政党的衰落、建制派执政危机,以及极右翼政党的迅速崛起。(本报柏林 8月30日专电)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赵海博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陆益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