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象“北漂”记

2018-09-01信息快讯网

2016年底,35头非洲象从津巴布韦乘坐专机,飞越万里来到我国,其中有12头在北京野生动物园安家。这些5到7岁的小家伙在北京生活一年多了,还未与观众见面。它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新华社记者带你走进象舍,近距离探班非洲小象的北京生活。

记者一大早来到位于北京南郊的北京野生动物园。动物园面积很大,约3600亩,相当于330多个标准足球场。非洲象舍位于自驾区深处,记者乘坐电瓶车10多分钟才到达。

见到小象!在北京一年多它们个长高了,也重了。在饲养员们的精心照料下,12头小象都长高20厘米以上,长得快的一头已经2米高了,体重也平均增加了500斤左右,最重的已接近2吨。尽管如此,它们还未发育成熟,还在长身体,相当于人的十二三岁。

非洲象的象舍有1500多平方米,室外还搭建了数千平方米户外活动区。记者到时,象宝宝们正在等待每天的“户外嬉戏活动”。有的显得不耐烦,来回踱着步子,有的在用长鼻子从水桶内吮吸清水。

来到了中国,首先得有中国名字。这12头象里有5头公象、7头母象,饲养员们给它们起了吉祥、喜庆的名字,不仅有“招财”“进宝”“顺心”“如意”,还有“福寿”“康宁”“玉缳”“玉娆”等。

35岁的饲养队领班毕振超是这些非洲小象的“中国爸爸”。这些非洲小象来到北京后,毕振超就带领5名饲养员,负责起它们的饮食起居。他本是中关村一家知名计算机公司的“码农”,因为太爱动物,2013年辞职来到这里,一直负责大象的饲养工作。

每天上午,毕振超和饲养员们就来到象舍,观察小象的粪便、尿液是否正常;8点多将象群放出到户外活动,接着就是清理笼舍。每头象一天的粪便约100斤左右,清理起来就要一上午。而下午,他们还要对小象进行一些行为训练,比如张嘴、抬腿、卧地等,便于对其身体进行检查和护理,让非洲象能更健康地生活。

这次,毕振超让小象“招财”抬腿的时候,发现它的脚底有些脏。毕振超打开工具箱,拿出一把约50厘米的锉刀,用酒精消了毒,走到“招财”跟前。“招财”立刻开心地将一只大脚丫抬放在笼沿上,享受起舒服的“足疗”。

毕振超小心地用刷子清理其脚底板上的泥土,然后用锉刀修理“招财”的指甲。“招财”则舒服地摇头晃脑,大口嚼起另一位饲养员喂进它嘴里的胡萝卜和苹果。

“在野外,大象每天要步行15到20公里,有足够运动量,就能够用大自然的力量帮助其打磨指甲和脚底,指甲不会太长。在动物园就只能人工护理,否则指甲不修理,体重就会把指甲挤压断裂,裂缝容易积累脏东西,导致发炎化脓,所以每个月都要给它们做两次足部护理。”毕振超说。

小象的伙食怎么样呢?一头小象每天都要吃100斤玉米秸秆、80斤干草和树叶,还有30斤水果及蔬菜,包括香蕉、苹果、西瓜、芹菜、胡萝卜、黄瓜等。毕振超说,动物园还在附近承包了20多亩地,专门种玉米,“它们很喜欢玉米秸秆”。

这位“超级奶爸”了解每只象的不同性格。“你看‘招财’就特别活泼,它最聪明,所有训练动作都能最先学会。旁边的‘玉娆’是个小姑娘,胆子小,特别腼腆,但警惕性很高。”

据说,为了让小象们有个更大、更舒适的地方撒欢儿,动物园内还有一个更大的户外场地正在平整。未来,小象们的室外活动场地将增至数万平方米。

“我会一直陪着它们长大。”“象爸爸”毕振超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过几年能看到这群非洲象繁育小宝宝,使动物园的非洲象形成逐渐扩大的稳定种群。

“经过一年多,这12头非洲象已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目前身体情况良好,与饲养员也相处愉快。”北京野生动物园总经理吴兆铮说。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非洲象种群基地。

吴兆铮认为,这次非洲象引进及繁育是中非在大象保护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我们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好、繁育好大象,与国内外动物园加强交流合作,讲好中非友谊和动物保护的故事,也希望更多市民和游客关注、了解大象,参与到保护这一物种的行动中。”

作者:新华社记者魏梦佳、张超

来源:新华社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