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

2018-09-03信息快讯网

闲情偶寄|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信息快讯网

▲《今古随笔》徐志啸著,海峡文艺出版社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立言”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对于学者来说,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其学术论文与著作。但是学者并非仅仅窝在书堆里写学术大文章,在科研教学之余,往往也会写些随笔类文章。学者的随笔与文人的散文有所不同,往往与其学术生涯密不可分,成为其学术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徐志啸先生在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领域耕耘了数十载,著述丰硕,其随笔集《今古随笔》,让人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立体的学者形象。

徐志啸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追随的导师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杰出的两位学者——陈子展先生和林庚先生。这本随笔集收录了徐志啸写的几篇怀念两位恩师的文章,情真意切、朴实动人,既体现了两位前辈学者对后辈学生的提携关爱和谆谆教诲,也表达了徐志啸对两位恩师的深切怀念与感恩之情。

除了师承之外,徐志啸与海内外同行有着诸多学术交往,这些交往散见于书中的多篇文章之中。徐志啸研究比较文学,特别注重扎实的学术基础打磨,对于一味囫囵吞枣,使用西方时髦术语套在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做法很反感。而美国汉学家柯马丁教授对西方曾一度流行的后现代批评话语带来的后遗症,有所批评和反思。在这一问题上两人深有共识。这些记录学者交往的文字,既是学者友谊的见证,也是当代学术交往的一面镜子。

徐志啸出访海外,处处带有自觉的中外比较的视角,这种 “比较”,既是其身为比较文学学者具专业眼光的体现,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于国家与社会问题关注所应取的态度。作为学者,他外出旅行的关注点与他人相比也独具特色。《今古随笔》里的游记文字中,巴黎访学时他写下了《寻访雨果》《愤怒的巴尔扎克》,德国访学则留下了歌德故居、贝多芬故居参访的文字。他热爱文艺,每到一地,首先去寻找那些与学术、艺术家、哲学家相关的遗迹,然后著文留念。

学者随笔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句子,语言不刻意做作,这与学者平时严谨的科研习惯有关,也构成了学者随笔的特色。《今古随笔》收录了徐志啸随笔100余篇,是他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内容广博、语言平实,值得一读。

作者:胡继成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