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感国运变化 发时代先声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1979年7月,蒋子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立即产生轰动效应。小说讲述了老干部乔光朴在某重型电机厂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从而扭转工厂被动局面的故事,被认为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发表距党中央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仅半年时间。感国运变化,发时代先声,新时期中国文学的繁荣局面从此开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始终扎根生活,讲述中国故事,饱含深情地描写中华大地上的历史巨变,涌现了一大批高扬时代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顺应时代 焕发无限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艺氛围融洽和谐,文艺创作积极活跃,文艺队伍意气风发,百花竞放、异彩纷呈。
2014年年底,根据红色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两周票房就超过7亿元。2015年年初,根据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网络播放量超过20亿次。
以崇敬之心进行创作,坚持精益求精,矢志创新,才会有盛况空前的热映和热播。
2017年暑期档,《战狼2》引爆中国电影市场,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超越诸多进口大片,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影片凭借工匠精神、优异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获得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自发追捧。
反映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以真诚平静的艺术力量直指人心,公映后好评如潮,收获1.7亿元票房。
近日,一部讴歌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在央视黄金档开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视率最高时达1.6,豆瓣评分高达8.0分,获得了观众的交口赞誉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重视现实题材创作的同时,文艺创作者积极探索艺术创新。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湄公河行动》、电视剧《琅琊榜》《伪装者》,电视节目《中国好歌曲》《中国诗词大会》等纷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书法、绘画、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等创作成果丰硕,活动丰富多彩。
抓住机遇 唱响中国声音
8月14日,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开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使大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和创作理念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拓宽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我们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传播出去,一个个中国故事走进各国读者的视野,使他们了解认识到一个东方大国文明的灿烂、文化的深邃和人民的生动情感。
“过去很长时期,国外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了解较少,国外读者把中国当代文学当作社会材料看。现在完全不同了,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成为译介主流,文学影响力日益增强。莫言等中国作家获得国际文学大奖就是例证。”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说。
阎晶明介绍,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文学交流,同时注重与周边国家间的交流。中日韩三国文学论坛、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学论坛等已逐步成为机制性文学交流活动。《人民文学》10种外文版的海外发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海外影响。
中国文联打造了“今日中国”“艺术心桥”等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对白俄罗斯、克罗地亚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访问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文艺家频繁登上世界舞台中心,响亮发出中国声音。
紧跟步伐 反映人民心声
今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34部获奖作品体现了过去4年来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取得的成绩,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广大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在题材、主题、风格上不断探索,创作出一批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开启,描画这个伟大时代,是当代中国作家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作家柳建伟说,长篇小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是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一个作家想做出像样的文学重器,想写出像样的民族史,就要全面准确认识作家所处的时代。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摄影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提供了最佳选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说,广大摄影艺术工作者用镜头聚焦变革的时代、火热的生活、质朴的人民,以影像歌颂党的伟业、国家的成就、民族的复兴、英雄的壮举。
在踏上中国作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的旅途前,作家李春雷说,前往当年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重温历史、回味峥嵘,将是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记忆。我们将努力用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精品力作。
40年风雨兼程,40年蓬勃发展。阔步新时代,中国文艺坚定信念再出发。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