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

2018-09-10信息快讯网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是永生难忘的,其中一定有一位甚至几位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最动人的就是良好的师德师风,让我们终身受益。

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批上海教师中的杰出代表获得表彰。无论是新当选的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还是新获批上海市特级校长殊荣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回忆自己教书育人职业生涯之时,都会想起自己的老师。

今日沪上的一批名师、名校长究竟是如何长成的?好的老师在于能够点亮学生心中的灯,那么,在这些名师、名校长的成长过程中,又是谁为他们指明了前方的路?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今年新获殊荣的多位优秀教师代表。名师话名师,正是师道传承,让这座城市的教育土壤越来越肥沃。

在这个教研室,一代代年轻人在接棒

讲述人: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教育功臣)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郑时龄(右一)和老师罗小未(左二)

“罗小未老师不仅是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开创者,也把治学的风范定格了下来。”

在同济大学的讲台上一站,37个年头过去了。一头鹤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既是桃李满园的名师,也是沪上知名建筑师。他的名字和上海这座城市里的很多建筑、公共空间紧密相关。郑时龄曾参与南浦大桥的建筑设计,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格致中学、外滩公共服务中心等50多个项目,还参与过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博物馆、黄浦江两岸城市设计等重大项目的策划、评审和咨询工作。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仔细回想起来,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学生时代遇到的几位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今年教师节前夕,郑时龄被授予 “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说来也巧,在他获奖的当天,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那一头,是一位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人。郑时龄说,这是他高中时的教导主任。原来,老人家从报纸上看到了郑时龄被授予 “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消息,专程打电话来道贺。

“我当时在复兴中学读高中,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他们都十分敬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培养。”郑时龄记得,高三毕业前夕填志愿时,语文老师建议他报考中文系,因为他中文底子好。美术老师认为他应考艺术类专业,这样才不浪费他高超的绘画功底。关键时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的胡冠琼老师把郑时龄叫了过去,师生俩很认真地讨论了一番,最后建议他报考建筑系,这样就同时满足了他语文、数学、美术学科都好的特点。

如愿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郑时龄于1981年留校任教。在郑时龄历年为学生开设的多门专业课程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门要数建筑评论课。这门首次开设于1992年的专业课,是郑时龄当时为建筑系的本科生讲授的,也是全国院校同类型专业中开设的第一门建筑评论类专业课。

“当初之所以开这门课,是受我的博士生导师罗小未先生的影响。”郑时龄说,早在他本科三年级时就听过罗小未的一门课,专门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先生的旁征博引,令他受益匪浅。后来,他跟随罗小未读博,更是耳濡目染,意识到建筑学不仅仅是要会 “画建筑图纸”,还要懂得建筑的历史,对于 “什么建筑是好的”要有明确的判断和鉴赏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有感于国内高校建筑系的授课总体偏重于专业技术讲授,郑时龄在当时没有教材和现成参考素材的情况下,推出了一门全新的、涉及内容和结构都极为庞杂的建筑评论课。他一边收集材料、一边开展教学,并于9年之后整理出版了专著 《建筑批评学》,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系统方法。 “历史、理论、评论,这在建筑理论教学中应该是三位一体的,我们应当给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郑时龄说。

今年教师节前夕,郑时龄专程去看望了罗小未老师,请她和她的丈夫李德华先生一起,为一幢1947年建造的文物建筑的修复作鉴定。

“已经90多岁的罗先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工作态度依然严谨,和过去一模一样。”郑时龄颇有感触地说,罗小未先生不仅是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开创者,也把治学的风范定格了下来。 “在我们这个教研室,一代代的年轻人在接棒,但这种严谨的学风没有变。”而这,就是师道传承的力量。

师如明灯,带领后辈不断拨开科学迷雾

讲述人:张志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专家,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张志愿(右一)和老师邱蔚六

“邱蔚六老师培养学生有两句话:一是指路子,指明发展方向;二是压担子,经受锻炼和磨砺。”

手术、讲课、科研、义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专家张志愿教授的行程总是满到不能再满。始终扎根医教研一线,解决患者疾苦,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正是他从恩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邱蔚六身上学到的。

今年的教师节对这对医学界明星师徒来说意义非凡。邱蔚六荣获 “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张志愿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 (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师徒双双得奖,堪称佳话。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小鸟展翅循大鸟,学生成才遵恩师。”张志愿如此忆恩师。

邱蔚六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等逾200人,人称 “邱家军”。众多弟子中,张志愿应该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张志愿只晚他14年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口腔医学界继邱蔚六之后的第二位院士。

张志愿难忘第一次与老师的相遇。那是1974年,当时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二年级学生张志愿作为学习委员,参与全国统编教材 《口腔颌面外科学》编写座谈会。 “当时只有42岁的邱老师在中国口腔医学界已是大名鼎鼎,可他年轻有为而不骄矜,学识渊博,思路敏捷,让我体味到什么是人格魅力。”张志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师从邱蔚六。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张志愿顺利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两年后又提前攻读博士,终于真正成为了邱蔚六的学生。

邱蔚六培养学生有两句话:一是指路子,指明发展方向;二是压担子,经受锻炼和磨砺。 “作为邱老师的学生,我们从他那里学到了做学问的技术和科研思路,更重要的是对做学问的激情、钻研精神和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始终站在世界前沿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张志愿说。

张志愿的记忆里始终难忘这样一幅画面:病床上的邱蔚六老师身上插着六根管子,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滴下,目光却聚焦在手中捧着的学生论文手稿上。这是身患急性胰腺炎、病情稍微稳定的邱老师正在为学生逐字逐句修改毕业论文,这也是大病未愈、身体非常虚弱、发着39℃高烧的邱老师。

“我既心疼老师,又被老师的精神感动。”张志愿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能涌现出张涤生、邱蔚六、戴尅戎等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精神风貌无不影响着后辈的每一步,这些医学界的大师犹如一盏盏明灯,带领后辈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拨开科学的迷雾。

好学校的根本,正在于有好老师引路

讲述人:吴坚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吴坚(左二)和老师卢元(中坐者)

“复旦附中语文组是个神奇的地方, ‘盛产’特级教师,正是著名特级教师过传忠、卢元、张大文这些领路人的引领,让我领悟到当一名教师的乐趣。”

“每一位名师对教学不断的孜孜以求,在年轻的教师中不断传承,带来的终究是学生的幸福,这也是好老师和好学校的根本之所在。”刚刚评上特级校长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如此表达对好老师的理解。从教已经30年,他说最难忘的却是自己教师职业路上的领路人——复旦附中语文教学组的那些前辈。

复旦附中语文组是个神奇的地方,“盛产”特级教师。 “曾经的著名特级教师过传忠、卢元、张大文,他们在我的从教路上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可以对年轻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吴坚说,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只是因为喜欢,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领路人在我的职业路上作引领,也许我很难领悟当一名教师的乐趣,甚至很难坚持下来。”

30年前,他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选择到复旦附中当中学语文老师,他的同学中选择当老师的寥寥无几。而第一次到复旦附中报到时,他更是有些失落,除了五角场周围零星的商业配套,周边全是农田。

吴坚入职复旦附中时,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已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恰好被分到和吴坚共同负责两个班级。 “说是两个人共同负责两个班,我上课时他来听,他上课时我来听,但大多数时候,是为了把教学经验在不同的课堂上不断验证。”吴坚回忆起自己初为教师的那段时间, “自我感觉很不错,觉得就中学语文那点东西,太简单。什么默写词语、背诵课文、段落分析,全是小菜一碟。”

但是过传忠很快用他的教学让吴坚发现, “教学是一个对自己所授学科不断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永远都有提升的自由空间。过传忠老师的课每一次听,都不一样,都有升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逊色于大学老师的授课。他给年轻老师带来的启示是,永远有新意,才是做老师的职业乐趣之所在。”

同是复旦附中语文组的特级教师卢元是吴坚的另一位领路人。当时的卢元是语文教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私塾出身的他,对古文和古诗词烂熟于心,他在退休返聘后带着吴坚一起开出了全国唯一的中学古代文学选修课。 “他的古文功底和文史素养,在中学教育界可算是少有的,但是他却在退休后,尝试没有开设过的选修课,接受学生的挑战。”吴坚回忆说, “卢元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教师发展的瓶颈是自己的惰性,如果不能在教学中产生新的东西,那么就会遭遇 ‘成长的烦恼’,甚至沦为一个教书匠。”

语文教学组的另一位奇人是张大文,这位80多岁仍然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在吴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被称为一名好老师时,又向他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新魅力。 “张大文老师的课,同样的内容哪怕上几十年,也会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次次都不同。语文教学不在于那些段落分析之类的技巧,而在于在阅读文本时,能够和作者的创作达成共鸣,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快感,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乐趣之所在。”

每一名年轻的教师要成长,除了创设好环境以外,还需要有好的引路人。“中学教师这个职业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在学生最好的青春年华中,陪伴他们、影响他们。这也是中学老师除了上课以外,还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追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的言行和追求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吴坚说,“好学校说到底,就是要有好老师,我希望能够为年轻老师创设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舒心顺利的发展,这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幸福。”

传承恩师“一切从儿童出发”教育理念

讲述人:吴闻蕾 (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园长,上海市“四有”好教师 [教书育人楷模])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吴闻蕾(左一)和老师郭宗莉(中)

“郭宗莉老师就连走路都在心里挂念着幼儿园和孩子,这种为了孩子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用心洞察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在思南路幼儿园,每一处教学环境的布置、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从孩子们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也是吴闻蕾从教25年来工作的动力和指引。而在吴闻蕾心中播下这颗学前教育种子的人,正是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特级园长、思南路幼儿园原园长郭宗莉。

今年的教师节,身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的吴闻蕾收获了又一个荣誉——2018年上海市 “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在老师自己的节日里,特别想感恩自己的老师。”吴闻蕾与郭宗莉共事的16年间,不仅传承了郭宗莉对 “儿童需要”的研究,更是被郭宗莉一切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的教育理念所打动。

吴闻蕾回忆起几件小事。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吴闻蕾成为了瑞金一路幼儿园的一名幼师,彼时,郭宗莉正在这所幼儿园当园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天,吴闻蕾上班时穿了一件玫红色的一字领上衣,孩子们的目光都被这件衣服吸引了。下班后,郭宗莉找吴闻蕾谈话,说:“你穿了颜色如此鲜艳的衣服,孩子们的关注点都在你的衣服上,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和游戏材料中。”这让吴闻蕾意识到,幼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此后,这件玫红色的一字领衣服永远藏在了她的衣柜里。

2000年,吴闻蕾调入思南路幼儿园任教,郭宗莉也早已成为了这里的园长。每天清晨,郭宗莉都会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小朋友,每个孩子进园,她都会叫出孩子的名字。从1995年开始,郭宗莉引领全园教师开展 “儿童需求”相关研究。2011年,郭宗莉带领思幼保健团队首创 “儿童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平台”,成为保护儿童生命、促进儿童健康的科学依据。

“你们最近在看什么书呀?”每次到幼儿园,郭宗莉见到年轻教师总会这样发问。每次年轻教师提出疑惑,她都能迅速说出在哪本书中哪一章节有相关知识的解读。 “郭老师就连走路都在心里挂念着幼儿园和孩子,这种为了孩子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如今,思南路幼儿园在这对师徒园长的引领下,成为了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标杆。

老师传秘诀:关注情感需求和教学细节

讲述人:吴蓉瑾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位好老师”,对老师的回忆最温暖,越久远越动人。名师忆恩师,感受一种师道传承的力量-信息快讯网

▲吴蓉瑾(左一)和老师程华(左二)

“程华老师特别看重细节,喜欢巡视校园,细致到哪个楼梯上引导路线的小脚丫贴纸破损了都会关注。”

在微信朋友圈里,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总是十分活跃——每天,她都会晒出孩子们在学校里的精彩表演,并送上鼓励;有教职工过生日,她总是掐准零点,在朋友圈里为他们送上祝福……关注教师和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抓住每一个教学细节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卢湾一中心小学不断向前发展的秘诀。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前,吴蓉瑾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自己的教育事业又上了一个台阶。她特别想感谢的,是恩师程华校长,这位56岁才从区教研室主任踏上小学校长岗位的 “传奇人物”,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锐意进取,手把手地教会了吴蓉瑾如何从一个一线教师到一个学校管理者。

程华总说,作为教育人,不能因为职务的变动,工作的忙碌而忽略教学, “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不能丢。”所以即使再忙碌,吴蓉瑾依旧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每年仍然带一个班级的语文课。 “始终没有脱离第一线让我准确把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方向,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一线教职工的辛劳,同时也在学校整个管理体制的调整中不断思考,渐渐地完成了从一名教师到教学管理者的转变。”

工作中,程华特别看重细节,他喜欢巡视校园,细致到哪个楼梯上引导路线的小脚丫贴纸破损了都会关注。每次上学前恰逢有雨,他会叮嘱老师们早早备好干毛巾,准备更换的衣物。这种注重细节的精神传递给了吴蓉瑾,如今,卢湾一中心小学每个教研组都进行微技能研究,有不少教师在这样研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课程。 “从细微处入手,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在每一个学校发展的阶段,程华都会提醒吴蓉瑾关注教工的六大需求,即需要报酬、休息、荣誉、民主、公平、疏导。 “只有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甘苦与共才能迈过一道道坎。”于是,吴蓉瑾在学校里设立 “30、40、50”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培训,通过人文素养读书计划、师德修养服务计划、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情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动力源,和谐校园氛围的润滑剂。”在吴蓉瑾的关怀下,卢湾一中心小学就像一个大家庭,陪伴着孩子们不断成长。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作者:记者樊丽萍 唐闻佳 姜澎  张鹏

制图:李洁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届上海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闭幕!68所高中的近300名师生参加
“尚长荣三部曲”从舞台走到书展,一位保安小伙握住大师的手
亚运会丨花样游泳舞出雅加达百金,东京奥运力争突破必须直面恩师井村雅代
【最美中非故事】南苏丹医院里的一张“中国医生”名片
大山里的小学如今只剩1老师3学生,从教40年的他却说……
《碟中谍6》能成为这个系列里最出色的一部,因为它以古典主义找回了动作片的硬度
做学生尽责的陪伴者(老师,您好)
连轴转!习主席的一天这么过
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践行者
12小时日程满满:习近平主席北京峰会的一天
刚开学,《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一夜之间在家长朋友圈刷屏
长大后就成了你!“独臂老师”回母校教书:和当年老师一样,不放弃任何学生
于漪获“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她是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
联合国举办职员日庆祝活动 展示世界多元文化,传承联合国精神
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 | “家门口学校”留住越来越多好老师
马云宣布明年9月10日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接任
马云留不留任谜底揭晓!明年不能叫马云爸爸了,要叫马云老师了!
言论|一个有“眼界”的老师定有一种饱满丰荣的状态
今天,致谢老师,致敬那段怀揣梦想的时光
再道一声,老师好!
教师节,来谈谈老师的“眼睛亚健康”防护
【壮美黄河行】万里黄河第一闸:浇灌幸福河套 传承“总干精神”
新进高中专任教师门槛提高,境外研学机会更多,中小幼教师的春天来了
一面是德高望重的院士,一面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震撼亮相人民广场,记得去看!
金句来习|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改革开放看江西】传承工匠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壮美黄河行】封丘县李庄镇:黄河滩迁建崛起的一座新城
上师大排演原创话剧《师说》,为我国百年话剧史上第一部写“老师的老师”之作
刚刚,史上最贵的一匹“马”诞生了!斑马网络完成首轮融资超16亿元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
“活态传承,活力再现” 非遗博览会打造生活方式“样板间”
李开复谈人工智能:15年内,我们人类世界的一半工种将会发生巨大变革
“上海市乡村名师” 和上海市优秀乡村教师评选结果网上公示
杨佳追忆恩师李佩:她教会我“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的读研时光——怀念恩师陈从周先生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