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力量

2018-09-13信息快讯网

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力量-信息快讯网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的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发展、不断创新。新时代,我们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汇聚起理论强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理论源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建党97年来,我们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新理论、检验理论,坚持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纠正错误,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理论强党的支撑。

坚持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建设,不仅仅包括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组织上要入党,更看重的是思想上入党。因此,我们党总是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这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的思想理论家。最早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者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是我们党内著名的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也十分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注意到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性。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本理论著作,为修正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作出了重要贡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依旧十分关心党的理论建设,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要求,“全党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依旧十分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1978年5月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条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发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1992年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从理论的高度阐发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党和人民的长期奋斗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已经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攻坚克难。

从人民群众中寻找理论源泉,使党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伟大的理论往往存在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也只有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理论自身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借助于人民,才能成为变革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紧紧依靠群众才是我们理论强党的力量来源和根本保证。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就是因为牢牢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实践中探索理论,又回到实践中检验理论,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实践是人的感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体,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寻找理论源泉,在人民群众中发挥理论的作用。

坚持理论强党,不断攻坚克难,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解决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强大理论武器,使党能够不断回应时代课题,迎接现实挑战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他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始终为人民“立言”,为崇高的目标——实现全人类的幸福而不懈奋斗。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的思想成果,它不是封闭的体系,能够不断回应时代课题,迎接现实挑战。

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潮轮番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革命年代,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改革,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代状况、同人民大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新时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迎接新挑战、处理新问题。必须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理论,要始终保持理论的创新活力,促进理论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人民有所呼,党要有所应,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科学理论深入群众,才能不断扩大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群众基础,汇聚起理论强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改革开放看江西”专家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创造新成就
人民日报评论员: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文汇时评 | 举旗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践行者
基层有干头有奔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名家说廉】⑤牛犇:为着共产主义,为了实现最美好的日子,拧成一股绳,努力!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文化”观与共同体建构
文汇时评 | 讲好三个“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理论底气
忘词冷场、装置失灵、舞台灾难不断,但“演砸了”还能成为经典,说的就是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要求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历史虚无主义穿了什么样的欺骗“外衣”
[视频]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的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历史人物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动漫 | 马克思如何看待节日
不断提高上海地方立法质量:市人大常委会昨召开立法工作会议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