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的人生,32年的守岛

2018-09-14信息快讯网

58年的人生,32年的守岛-信息快讯网

矗立在黄海前哨的丰碑

——追记革命烈士、“时代楷模”王继才

《党建》杂志记者  杨连元

今年7月27日,“时代楷模”、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王继才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斯人已去,祖国海防前哨永远矗立一座丰碑。

32年,开山岛上国旗高扬

开山岛地处黄海前哨,扼守苏北沿海,距大陆12海里,战略位置重要。

1939年,日军曾以开山岛为跳板,登陆灌云,北上攻打海州,南下侵犯盐城,屠杀我抗日军民1万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山岛列为一级军事禁区,部队官兵驻守岛上。1985年,守岛官兵撤防,江苏省军区在岛上设立哨所,选派民兵驻守。

当时的开山岛,除了部队留下的营房和国防设施,无水无电,是一个光秃秃的孤岛。夏天阳光暴晒、蚊蝇肆虐;冬天冷风刺骨、海浪滔天。最难熬的还是孤独,“漫漫长夜盼天亮”。最初,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派出4批、10多个民兵驻守开山岛,最长的守了13天,最短的当天就跟船回来了。

1986年7月3日这天,县人武部老政委王长杰点将:时任民兵营长、有高中学历的王继才上岛执勤,那一年他才26岁。王长杰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开山岛虽小,意义重大。守住开山岛,就守住了黄海大门;守住开山岛,就守住了沿海百姓安宁生活。你可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啊!”多少年过去,王继才一直记着这段话。

王继才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因为担心丈夫在孤岛上的安危,毅然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也上了开山岛。那一年王仕花23岁,两人1983年结婚,有了大女儿王苏。

王继才夫妻走上开山岛,32年光阴,1万多个清晨,风雨无阻,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人展开国旗,一人肃立敬礼,场面庄严肃穆。王仕花对记者说:“老王说过,升起五星红旗,就是新一天的开始;升起五星红旗,代表着开山岛是咱中国的土地!”

在这个仅有0.013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岛上,除了凹凸不平的礁石,幽深潮湿的山洞,再就是一个个台阶了。人在岛上,除了坐在屋里,走一步都得上下台阶;可以活动的场地,加起来没有一个足球场大呢!几十年间,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处。蓝天白云下,五星红旗是开山岛最为明显的标志。可是,仅每天升旗降旗,夫妻俩就要攀登100多级台阶,相当于十几层楼高。从青年到壮年,天天如此,因长年爬高,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

王仕花说,老王把国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30多年来,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200面国旗。为什么,就是因为岛上风大湿度大,国旗容易破损褪色。老王说,要让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永远鲜亮。有一年夏天,海上刮起台风,下起暴雨,他生怕国旗被刮跑,顶着风雨爬到山顶,把国旗降下来,揣在怀里。下山时一阵狂风刮来,他双脚踩空,接连滚下多级台阶,幸亏王仕花及时赶到,免于一难,而肋骨却摔断了两根。

2012年元旦前夕,天安门国旗班把一套标准旗台、旗杆赠送给开山岛。旗台2米长、1.5米宽,旗杆6米高,不锈钢材质,同时送来的还有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新年第一天,王继才两口子眼含热泪升起这面五星红旗。

“共产党员的责任重于泰山”

“小小开山岛,钢铁第一哨,方圆百里一座礁,五星红旗映海角。”赞美开山岛的诗歌透着浪漫和惬意。

可是,一旦置身于孤岛上,32年,每天重复“苦行僧”的生活,连一块姜、一根葱、一瓣蒜都要从岸上捎过来,恐怕是常人连想也不愿想的日子。再有,岛上没有饮用水,靠着一个水窖接存雨水。4年之前,岛上还没通电,自然也没有电视可看,只有收音机相伴每一天。赶上台风来了,巨浪滔天,渔船也不能出海了,没有米、没有菜,只能忍饥挨饿受冻。说起这样的日子,王继才之子王志国刻骨铭心:“我6岁那年冬天,台风连续刮了10多天,岛上的粮食和煤都用光了,我爸冒着风雨到海滩上去捡那些牡蛎,撬开壳扒出肉给我生吃。说真的,如果把牡蛎煮熟或烤熟了还是挺好吃的,可是吃生的却是又腥又臭,难以下咽。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连续好多天就吃生牡蛎,我撒的尿都是乳白色的。后来,台风走了,给养船来了,爸妈看着我吃米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都哭了!”

1993年,守岛7年的王继才也产生了下岛的念头。为什么,就是因为儿子已经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再有,留在家里的大女儿,也快10岁了。夫妻俩一商量,找领导说说吧。到了岸上,听说县人武部老政委王长杰重病在身,王继才马上去了医院。还没等王继才说话呢,弥留之际的老政委就开口了:“你干得很好啊,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望,我走了也放心啦!”这明摆着是老政委的临终嘱托啊!王继才马上回应:“政委,您放心吧,我一定守好岛,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守下去,直到守不动为止,不辜负您的重托!”回到家里,王仕花还等着下岛的回音呢。王继才说:“让我怎么说啊,老政委那么信任我,我说不出口啊!”从那个时候起,王继才再没有动过下岛的心思。

王仕花说:“有些人背后说过,老王何苦呢,这个岛又不是他们家的!我们听了只是一笑而已。随他们怎么说吧,人家有人家的活法儿,我们有我们的活法儿。”两人每天做的,除了升起五星红旗,然后开始巡逻,岛上各个角落都要转一遍,再就是观气象、护航标、看水文、写日志、查设施,一天下来还挺忙。

身居孤岛,王继才却一直心系祖国的建设发展。他说过:“人与外界隔离了,心要时刻和国家连在一起。”他每天坚持收听时政新闻,收听各类专题节目,已经听坏了十几台收音机。夫妻俩把履行党员义务看得很重,每次下岛,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镇上交党费。2013年,执行战备任务,他俩5个月没有下岛。到了岸上,王继才找到镇党委组织委员说:“我们不能经常回来,先把三年的党费提前交了吧!”

开山岛位置特殊,是出海进港必经之路。20世纪90年代,许多不法分子企图把开山岛当作走私、偷渡的“避风港”。一次,一个“蛇头”带着49名偷渡客来到开山岛,拿出10万块钱给王继才,希望在岛上停留一段时间,再借机偷渡日本。王继才断然拒绝,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蛇头”被抓获。1999年,无业游民孙某借开发旅游之名,想在岛上开办赌博、色情场所,王继才果断阻止。孙某看到事情败露,就带人上岛把王继才暴打一顿,又放火烧毁了哨所值班室。王继才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将孙某绳之以法。

2006年,一个开发商看中开山岛的旅游价值,专程来找王继才,见面就拿出一把钞票,还答应让两个美女上岛陪他,只要王继才睁一眼闭一眼,把小岛偷偷给他来开发,挣钱两人分。这当然被王继才严词拒绝。有人对老王这样刚直不阿难以理解,王继才说:“我是一名党员,责任重于泰山,不仅要守住开山岛的安全,更要守住共产党员的底线!”

留给家人的无价之宝

在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镇有一个新建居民小区——“时代花园”,去年5月,王继才夫妻乔迁到这里。

从几辈人住过的农村土屋搬进新居,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更何况大女儿王苏一家也住在楼上。这是王继才的长远考虑,儿子一家远在南京,身边有女儿女婿住着,也是老来有靠。王苏说,自从搬到新家,父亲回来过一两次,每次回来都高兴不已,看得出来,父亲很喜欢新家。可是,他同样放不下开山岛,每次回来就是住上一宿,然后又匆匆走了。

的确,在王继才心里,再没有比守岛更重要的事情了。有人说,王继才一辈子就干了守岛这件事,王仕花一辈子就干了陪着丈夫守岛的事。其实,这也正是王继才未能了却的心结,他生前曾说过,为了守岛,让妻子吃了不少苦,让儿女受了很多孤单,也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包括亲哥哥去世时,他都没能到场,一直让侄子怨恨他。

王继才的家庭并不宽裕,儿子考上大学,学费是向别人借的,家里盖房还欠了亲友几万块钱。他也有机会外出打工去挣钱。连儿子都说,我爸能吃苦,出去打工一定不比别人差。但是,在守岛责任和赚钱机会面前,他一次次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每年7月9日这天,王继才都要恭恭敬敬给妻子倒上一杯水,然后自己倒上一杯酒,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和愧疚。原来,1987年这一天是儿子王志国出生之日。眼看妻子预产期临近,强台风来了,他们无法下岛。那天,就要临产,王继才手足无措,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他抄起平时很少使用的步话机,联系岸上的燕尾港镇人武部长,在部长家属的电话指导下,他自己动手为妻子接生。也是万幸,孩子落地了,母子平安,王继才一时间悲喜交加,泪流满面。

王继才给儿子取名为“志国”。他说:“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就是希望儿子当一名战士,心中有祖国,立志要报国!”

实话说,很多年前,说起自己的父亲,儿女们并不是很理解。大女儿王苏一直留在岸上,由奶奶带大。到了弟弟妹妹该上学了,王继才夫妇又做出一个不近人情的决定,不让大女儿上学了,让孩子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从此,王苏失去读书的机会,在岸上带着弟弟妹妹,“既当爹也当妈”。

王志国回忆,很多年前,父亲说过一句话,日子要一天一天过,你们也会一天一天长大,长大之后,你们也就明白了、理解了。果然,长大成人之后,孩子们开始理解父母了。7月27日晚上,父亲执勤时因病突然去世,整个灌云县的父老乡亲都震惊了。遗体告别时,到场的干部群众有数千人,江苏省委、连云港市委、省军区等各级领导都来了,很多人泣不成声。此时此刻,王志国的感受是:“我爸这辈子不容易啊,他这辈子值了!”

王苏回忆说:“2012年,父母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2014年,他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5年,父亲去北京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那次从北京回来,他像过年一样高兴啊!父亲说过,我一辈子没给你们留下钱财,可是我给你们留下荣誉和精神。荣誉是党和国家对咱守岛人的嘉奖鼓励,精神是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毕生追求,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无价之宝!”

王继才走了,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丰碑永驻,精神永存。

(来源:2018年第9期《党建》杂志,原标题《矗立在黄海前哨的丰碑——追记革命烈士、“时代楷模”王继才》)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