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滞胀或类滞胀?国家统计局回应:不存在的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新华社 图
CPI涨幅已连续两个月扩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价格上涨预期也较强烈,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出现滞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9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滞胀或类滞胀是不存在的。
毛盛勇表示,前一段时间,媒体上有这方面的讨论,讨论滞胀或者类滞胀。从经济学来讲,滞胀是两个方面:一是滞,即经济停滞或者经济出现负增长或者大幅回落;二是胀,即物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经济运行符合这两方面的特征或者条件才叫做滞胀。从物价上涨方面看,造成8月份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节性的短期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不会给价格上涨带来压力。从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上看,GDP过去12个季度都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月度主要增长指标也比较平稳。因此,滞胀或类滞胀是不存在的。
关于物价上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累计来看,1-8月份CPI同比上涨2.0%,毛盛勇表示,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也上涨2.0%,总体来讲还是属于温和上涨的水平。
毛盛勇说,最近两个月价格涨幅确实有所扩大,特别是8月份。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比较多,其中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7、8月份全国大范围的雨水、部分地区的台风,给蔬菜的生产和运输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蔬菜价格出现一定波动。进入9月份,这些短期因素消失以后,再加上蔬菜的生产周期比较短,蔬菜的供应能够跟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从猪肉价格来看,自2017年2月份开始,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的存栏、出栏数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时间个别地区发生疫情,所以猪肉的供应有所减少,造成猪肉价格上涨。
“从目前来看,天气转凉,特别是中秋、国庆节假日来临,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还会有所增加。但同时,由于价格的上涨,猪肉的供应包括生猪的出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没有新的疫情发生,猪肉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也就是说,造成8月份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节性的短期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不会给价格上涨带来压力。”毛盛勇说。
从非食品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毛盛勇称,一方面整个供给能力比较充裕,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服务消费的价格也呈现温和上涨态势,非食品的价格从未来几个月来看还是有平稳运行的基础。再加上当前货币政策还是稳健中性的,所以综合这些因素,CPI还是有条件保持温和上涨趋势,价格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毛盛勇表示,推动价格上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输入性因素、社会预期,“包括上游产品价格可能带来的传导压力,我们仍要密切关注。但总的来看,CPI全年还是能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关于滞,毛盛勇认为不需要有太多顾虑。“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特别是增长指标还是比较平稳。GDP过去12个季度都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月度主要增长指标也比较平稳,所以说滞胀或者类滞胀是不存在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