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人参与的中华诗词文赋大赛虽已落幕,但传统诗文这盏明灯“心焰”不熄
15万人参赛,年纪最小的选手仅5岁。9月15日下午,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诗词文赋大赛颁奖暨展演在嘉定图书馆举办。从众多参赛中脱颖而出的12位选手参加展演,经过上下句接龙、诗词释义、飞花令等形式,最终邢佳、严海燕、钱芊含分别获得前三名。
“我们持续主办了三次市民文化节传统文化方面的大赛。我很意外的是,这次赛事虽然难度有提升,参赛人数却再创新高。从2014年到2016年,三届参赛人数共计25万人,而今年一届就有15万人热情参赛。”主办方之一的嘉定图书馆馆长黄莺说,中华传统文化热在持续升温,大家通过自己的参与推进文化传承。
不仅参赛人数有了很大的提升,选手的年龄层次也更为丰富。以当天参加展演的12强选手为例,年纪最大的44岁,最小的14岁。而在晋级百强选手中,45岁以下占82%,学生占2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本次大赛评委李定广感慨:“多年前大家还觉得传统文化是‘老古董’,是老年人喜爱的东西,如今喜爱、尊重、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的氛围越来越浓,从大人到儿童的素养都提高了。”
中华诗词文赋何以持续走热?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上海“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密不可分。以嘉定区为例,此次参赛的选手中,18岁以下学生占比高达44%。从大赛结果可以看出,年轻人的参与度与古典诗文素养都在不断提升。黄莺说,这是嘉定区“文教结合”的可喜成果,在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深度合作中,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公共图书馆内与公共图书馆外、校内与校外之间无形的“围墙”被打通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美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时尚、新颖的活动形式同样功不可没。此次比赛出现了不少有意思的题目:《大鱼海棠》让你联想到了哪篇经典古文?《环珠格格》中小燕子背的“皇上刁难风沙暗,公主背诗幽怨多”改编自哪首古诗?令选手们眼前一亮、饶有兴致。比赛还特别推出了“诗文亭”,精选百余首经典诗词文赋供市民进行“卡拉OK”朗读。
而网络答题闯关、讲座培训等多样化的活动设置也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选手所从事的行业之广超过往届。一身淡色荷花水墨旗袍,身姿挺拔,决赛中一位选手李远菲让人印象深刻。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资源部队现役军人。她的出现颠覆了现场不少选手和观众对军人的印象。选手孙瑜刚坦言:“我印象中诗词文赋是文人所喜。”李远菲却用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形象,用优雅的气质阐释了军人的文武之道。“虽然我们现在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已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军人那些保家卫国的情怀,通过这些诗词,穿越时空引起共鸣。”李远菲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爱古典诗词文赋,参加大赛让她重温了经典,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古来军旅诗人自成一体,军旅诗词也是她的最爱。”她介绍说,部队如今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有自己的媒体平台可供大家展示、提升人文素养,单位走廊里贴满军旅诗人及其诗词,塑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部队内部也经常集结诗集出版。
大赛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亲子档”“师徒档”“师生档”。有位评委记得,一位父亲在台上比赛,而前来“助威”的女儿也颇有兴致地在台下跟着答题,“她全都答对了,明年女儿也能参赛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祝伊湄携女儿冯天羽一起参赛,结果女儿“青出于蓝”,夺得了小组赛第一名。
当然,中华诗词文赋本身的魅力不容忽视。嘉定区教师严海燕说:“诗和远方的确是令人渴望的,但现实让很多人到达不了‘远方’,那么不妨就把诗词带在身边吧,诗酒趁年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基层公务员邢佳之所以喜欢古诗文,是因为经典诗文在她不同的人生时刻契合了她的不同心情,扮演着“知我者谓我心忧”的角色。
对于不少选手而言,诗词文赋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上,还会改变气质,此为诗文的“无用之大用”。上海市民文化节方面表示,希望中华诗词文赋大赛能帮更多人点燃传统诗文这盏明灯,“心焰”不熄,灯影长明。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经典诗文的传播还在继续。赛事落下帷幕后,大赛评委、上海楹联学会会长杨先国激动地赋诗一首:“摘句寻章美善真,眼前都是爱诗人。垂髫黄发争飞翼,万里碧空探妙珍。”
作者:李婷
摄影记者:叶辰亮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