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横渡长江用了多久?

2018-09-29信息快讯网

解放军横渡长江用了多久?-信息快讯网

▲“解放战争系列丛书”总策划、著名军事专家刘统考察长征路

1949年4月20 日深夜,张治中等才收到南京李宗仁、何应钦来电,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然而这已经无济于事,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正式展开。

中集团首先实施渡江。从裕溪口至枞阳镇 100 公里的长江段水道九曲蜿蜒,江心洲珠串连环,江面较窄,水流也相对平缓,利于我军突破。一旦强渡成功,即可控制南京至芜湖的铁路,抄捷径直取南京。担任第一梯队的是第 7、第 9 兵团指挥的 24、25、27 军。为了确保突破的成功,谭震林于 20 日中午来到 24 军,亲自坐镇指挥。当日天气晴朗,江面上风平浪静,对岸绿树成荫,完全没有大战即将开始的紧张迹象。

20 日 17 时,我军各炮群开始试射。24 军的炮火首先向江心的闻新洲、紫沙洲轰击,打掉敌军前沿阵地的地堡。同时掩护我军渡江船只翻坝入江。在渡江作战中,我军的炮兵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榴弹炮、山炮循环射击,摧毁独立的地堡,迫击炮则专打逃窜的敌人。当榴弹炮、山炮修正距离时,迫击炮连续射击填补空隙。对岸敌军炮兵反击,我军立即抓住目标进行压制射击。只见江对岸浓烟滚滚,敌军陷入混乱之中。

在炮兵掩护下,我军突击部队打开大堤的出口,将隐蔽在河道里的船只翻坝入江。黄昏时,空旷的江边已经排满了众多木船,战士们在临时码头上有秩序地迅速登船。尽管要求肃静,也不免嘈杂之声。原定 20 时开始渡江,但各部队翻坝情况不一样。 27 军 79 师 19 时 20 分才开始拖船,一小时后 235 团拖出大部, 237 团只拖出少部。这时对岸敌军发觉,开始射击。军首长命令已经入江的船立即开始渡江,不必等齐。 235 团在近 21 时率先开始了渡江行动。 21 时 24 军统一开始渡江,有些翻坝慢的部队则在 22 时开始渡江。

夜幕降临,江上刮起了风。中集团三个军上千船只扬帆起航,船工用力摇桨,战士们纷纷用铁锹、钢盔帮助划水,加快船速。先头船刚过中流,距离对岸 300 米时,敌军开始炮火拦截。有的船被打穿,战士们用棉絮、身体堵漏,有的船工负伤,仍然摇橹不停。我军炮群再次齐射,掩护部队渡江。江心里波涛汹涌,水柱冲天;江南岸是一片火海,映红夜空。 27 军先遣队在山顶点燃火堆,为我军导向。21 时,27 军 79 师 235 团 1 营 3 连 5 班的木船在夏家湖登上南岸,成为“渡江第一船”。各部队也陆续到达南岸,平均渡江时间为 15—20 分钟。27 军在荻港至旧县之间突破。24 军先攻占闻新洲、紫沙洲两个大江心洲,然后继续渡过夹江,在铜陵至荻港段突破。25 军在大套沟至鲁港段突破。21 军占领贵池以北的长生洲。渡江部队纷纷在南岸点燃火堆,向北岸传递胜利的信息。船工们运完第一梯队,马上返回再运送第二梯队。21 日凌晨 2 时,聂凤智率 27 军军部过江。到 21 日晨,中集团已渡过10 个师 28 个团,建立了东西长 120 公里,纵深 20 公里的江南阵地。渡江战役首战告捷。

邓小平、陈毅在瑶岗总前委指挥部彻夜未眠,紧张地等候前方消息。当听到中集团各军顺利渡江,正在追歼逃敌的消息后,非常高兴,马上电告中央军委。21 日晨,张治中等把南京拒绝签字的电报交给中共代表团后,正在六国饭店里苦闷之时,街头报贩已经叫卖起“号外”。周恩来兴高采烈地来到六国饭店,告诉张治中等我军渡江的消息。并希望国民党代表团留在北平,不要再回南京。张治中对国民党当局极为失望,采取了顺应潮流的举动,脱离南京政府,站到人民一边。

21 日汤恩伯匆忙飞到芜湖部署堵击,然而国民党第 20、88、55 军等部早已放弃阵地,仓皇南逃。二线的 99 军开到宣城,见势不妙也掉头就跑。就在汤恩伯手忙脚乱的时候,我军东集团、西集团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渡江行动。

东集团第 10 兵团的23、28、29 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从七圩港到张黄港一带渡江,直指南岸的江阴。这里是长江下游最窄的地方,江面仅宽 1500米。虽然敌军重兵防御,也阻挡不住我军的强渡。兵团司令叶飞在江边亲自指挥,并随 28 军第一梯队过江。原定启渡所得时间是 21 日 17 时 30 分,可是白天江上风平浪静。叶飞心里着急,有如天助,到 16 时左右,江上起风了,而且是顺风。指战员们都高兴极了。一声令下,上千条船扬帆向对岸驶去,最快的仅用 10 分钟就到达南岸。敌军的火力拦截比预计要弱,可见士气之低落。突击部队上岸后迅速消灭敌军火力点,扩张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23 军 69 师 207 团 2 营 5 连 1 排乘坐一条机帆船渡江,到天生港附近遭敌军火力拦截,船上伤亡 20 多人,排长也牺牲了。 1 班长挺身而出接替指挥,继续奋勇前进,突破封锁,强行登陆。他们歼敌一个连,站稳了滩头阵地,保障后续部队上岸。战后荣获“渡江英雄排”的光荣称号。当天夜里,后续部队一批接一批渡江,有的船一夜往返八次。叶飞上了岸才发现,由于渡江心切,忘了带电台。他只好带着人往前赶路,寻找 28 军军部。

第 10 兵团渡江的最大障碍,是国民党江阴要塞。江阴要塞是国民党经验多年的江防重镇,山顶有炮台,山腰有壕堑,山脚有地堡群,总兵力 7000余人,新式重炮 30 余门,火力可以控制张家港至黄田港 30 公里的一段江面。要塞司令戴戎光是国民党顽固分子。应该说,正面攻击江阴要塞,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我军渡江过程中,江阴要塞一炮未发,使第 10 兵团得以顺利渡江。这是我党地下工作的又一杰作——策动江阴要塞起义。

解放军横渡长江用了多久?-信息快讯网

1946 年夏,盐阜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接到在国民党军任职的弟弟唐秉琳来信,表示想离开国民党到解放区工作。地委书记曹荻秋同志指示要利用这个关系,建立秘密联络。1947 年唐秉琳调到江阴要塞,华中工委将其作为策反工作的重点。要求唐君照“多做上层的工作,要抓实力”。唐君照逐渐发展了唐秉琳、唐秉煜兄弟和吴广文三名地下党员,并要他们设法先后调到要塞。唐秉琳当了炮台台长、唐秉煜当了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当了工兵营长。他们层层发展,在要塞里建立了组织基础,并联络了一批中间人士。1949 年 1 月,唐秉煜获得了国民党军的长江布防图和作战方案,亲自送到江北。陈丕显、管文蔚听取他的汇报后,对要塞工作非常重视。三野开始渡江准备后,江阴要塞工作由三野 10 兵团直接掌握。粟裕派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徵明携带电台,到靖江与唐秉琳等保持密切联系。 4 月渡江前,王徵明带领 29 军的四名干部潜入要塞。王徵明当了游击炮团团长的“卫士”,控制炮团,其余的人也分别潜入各部门,控制了要害部位。韦国清政委交代给王徵明等的任务是“保持 60 里防区,迎接部队登陆。所谓‘迎接’就是炮不打,枪不响。”

4 月 21 日夜,三野 10 兵团开始渡江。当我军炮击南岸敌 21 军阵地时,21 军要求炮台火力支援。唐秉琳命令炮台缩减射程 400 米,打了十几发炮弹,结果全打到 21 军头上。我军开始渡江后,戴戎光命令炮台射击。唐秉琳执行命令,但炮弹都没有装引信,只听炮响不见爆炸。戴戎光正骂:“妈的,这打的是什么炮,是打的欢迎炮嘛!”唐秉煜和我军干部冲到指挥所,宣布起义,俘虏了戴戎光。22 日晨,江阴要塞召开全体官兵会议,宣布起义,并由三野特纵接管。粟裕来到要塞,亲切接见唐秉琳,说:“你们为大军顺利渡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党为人民立了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江阴要塞调转炮口,封锁了国民党海军退回上海的航道。10 兵团迅速通过要塞防区,切断了南京至上海的铁路。

当我军炮火封锁长江航道后,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大小舰艇 25 艘在南京长江下游的笆斗山江面起义。这次起义也是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举行的。林遵是福州人,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中国海军最初是在福建发展起来的,所以海军军官中福建人最多。 1948 年底,海防第二舰队被调入长江,官兵们对打内战都表示厌恶。这时,林遵的同学、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官员郭寿生受地下党委托来镇江基地找林遵,要他率领舰队起义。林遵认清了形势,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就联系了几位思想进步的舰长,等待时机。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林遵派人通知我党联系人舰队将要起义,并告知适宜渡江的地域,避免冲突。20 日夜我军开始渡江后,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命令林遵率舰队马上去芜湖,阻止我军渡江。林遵拖延时间,没有执行。22 日我军已全面渡江,桂永清又在下关召集南京江面的舰长们开会,要他们当晚冲出长江,逃往上海。“永绥”舰舰长邵仑是起义组织者之一,借故拖延,使各舰未动。桂永清命令林遵马上去南京,带领舰队下行。23 日晨,林遵乘“永嘉”舰到达笆斗山,召集舰长们开会。大家听说桂永清已经乘飞机逃走,南京国防部官员也已逃往广州,都大骂起来,谁也不愿意再为国民党卖命作战。林遵向大家说明了形势和起义的意向,征求各位意见,结果主张走和留下的各占一半。林遵宣布起义,派人起草文告。几个顽固的舰长密谋后于傍晚起锚,有的舰不明真相也跟着开走。林遵用报话机呼叫,四舰返回,七舰逃跑。林遵派参谋到浦口与 35 军接洽起义, 24 日凌晨,第二舰队起义成功。停泊在镇江的江防舰队 23 艘舰艇也随即投降。这些舰艇,后来成为新中国海军的基础。

在 10 兵团渡江时,第 8 兵团也开始了渡江作战。 21 日 20 时, 20 军自三江营渡江,进攻扬中。因遇逆风,内河大部分船只不能按时起航,只有两个营登岸。他们与扬中守敌三个团展开战斗,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守住了登陆点。22 日凌晨,20 军有四个团过江,发起全面进攻,守敌仓惶溃逃。 34 军22 日由仪征至扬州段渡江,在炮火掩护下占领北新洲、瓜洲,直插镇江。35军于 21 日夜间向江浦和浦口之敌发起攻击,经过一天激战,攻取敌军主要阵地。22 日晨,敌军获悉我军主力已经过江,害怕被歼,逃往南京,江浦、浦口随即解放。

22 日的南京已是一片混乱。京杭国道上拥挤着国民党的溃军,向上海、杭州方向争先逃命。南京政府的官员都纷纷登上飞机逃往广州。各航空公司的 30 多架飞机紧张空运,据说六小时内就将政府部门疏散一空。李宗仁、何应钦束手无策,只得紧急飞到杭州,与蒋介石商讨对策。蒋介石在机场会见他们,李宗仁对蒋说:“你当初要我出来,为的是和谈。现在和谈已经破裂,南京马上就要失守,你看怎么办?”蒋介石说:“你继续领导下去,我总归支持你。”除了空洞的许诺,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李宗仁依然无法指挥军队,只好在傍晚回到南京。汤恩伯紧急求见,说共军已迫近城郊,请他务必马上撤离。这一夜,南京四郊炮声隆隆,李宗仁彻夜失眠。 23 日早晨,他带领少数随从乘最后一架专机起飞,先在上空盘旋两周,似恋恋不舍,然后向桂林方向飞去。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和各国外交人员都拒绝与国民党政府南逃,留在南京不走,以窥测动向。

23 日上午, 35 军接到粟裕、张震 22 日 24 时的电报:“如南京之敌逃窜,则 35 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35 军本来没有渡江任务,手里一条船也没有。接到命令后,全军上下顿时忙碌起来,到处寻找船只。下午 103 师侦察连在浦口的小河汊里找到一只小划子,经再三动员,船主表示愿意送他们过江。请示军部同意后,103 师侦察班长魏继善带着四个侦察兵,在火力掩护下渡江。17 时左右到达下关码头,见江边无敌踪影,连忙用旗语制止射击。他们找到下关发电厂,在工人帮助下找到一条小火轮,回到浦口,35 军开始渡江。后来找到了火车轮渡船,一夜之间 35 军就全部到达下关。整顿军容后,开始入城接管。

1949 年 4 月 24 日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据外电报道:“共军于今晨 3 时 45 分接收南京。军队系由西北门开入,由军官乘吉普车一辆开路,士兵沿中山路向焚烧之司法院大厦开进。共军进城后,迅速占据各要点,并接收各政府机关、银行与公用事业。共军入城未遇抵抗,早起之市民均在街头,用好奇眼光观看共军。共军散布城内后,即分组排齐坐定,唱歌并听官长训话。”

35 军 104 师 312 团首先进入“总统府”,将红旗插在“总统府”门楼上。三个师划分了防区,张贴我军城市政策的“约法八章”布告。以吴贻芳等民主人士组成的南京市民“维持会”协助维护城内秩序,并与我军接洽接收。守卫中山陵的国民党军一个营护陵部队向我军投诚,将中山陵完好地转交到我军手中。

在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阅读“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号外,心情激动。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解放战争系列丛书”,刘统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统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蒋楚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