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版“爆裂鼓手”打击乐集首度来华,完成荡气回肠的海上漂流之旅
美国乐团打击乐集致力于打破传统,用创新理念开辟打击乐的新纪元。
说到打击乐手,你脑海里首先冒出来的很有可能会是《爆裂鼓手》。而在现实生活里,有一群人正上演着优雅版“爆裂鼓手”。
图为电影《爆裂鼓手》剧照。
在美国,有一支名叫打击乐集的乐团,汇集了美国新一代的打击乐名师,由美国耶鲁大学资深教授和著名音乐人罗伯特·范·塞斯创建并担任艺术总监。打击乐集近日登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动用了多媒体技术、兼具力量与美感的创意演出。
打击乐集近日登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演出现场,打击乐集上演了艾美奖最佳编曲奖得主、作曲家加斯·诺伊施泰德为乐团所作的多媒体音乐作品《海上漂流》。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代表了人类鸟瞰海洋、从海面以及水下的视角来看待海洋的感受,大银幕上猛烈与优雅的海浪与极富张力的打击乐声交相辉映,带给观众独特的观演感受。
音乐会上,打击乐集上演了艾美奖最佳编曲奖得主、作曲家加斯·诺伊施泰德为乐团所作的多媒体音乐作品《海上漂流》。
打击乐集成员包括与林肯中心室内音乐协会和卡梅拉塔太平洋室内乐团合作的打击乐手,有些则在迈阿密弗罗斯特音乐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马萨诸塞大学、范德比尔特布莱尔音乐学院和堪萨斯大学任教,又或者是在其他专业管弦乐队和音乐组织中表演。该团致力于打破传统,用创新理念开辟打击乐的新纪元。
光影斑驳,水天相交……这样的海,如果用打击乐来诉说呢?
关于海,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定义。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海是片中男主角1900的精神归属。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海既是绮丽的,也蕴含着种种不可知。而在作曲家加斯·诺伊施泰德看来,海中有明暗交错的光线,用打击乐丰富的音色来表现光影在海里的微妙变化,再合适不过。
图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加斯·诺伊施泰德认为,打击乐团是可以完美展现光与水互动的载体。“大二度的音程在整部作品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而言,它象征着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代表着天水相交以及二者交界时常模糊不清的景象。”
《海上漂流》多媒体影像的制作人加尔·冯塞斯则认为,海与光、风力的相互作用,使人们眼前的海水成为不断变化、最具活力的自然现象之一。“我想在画面中表现出贴近海面飞翔般的感觉,宛如使人坠入了一个奇幻世界。这次视频的制作过程,也是一次对视觉与声音之间关系的思考。”
《海上漂流》多媒体影像的制作过程,也是一次对视觉与声音之间关系的思考。
《海上漂流》主创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见证海洋不可思议的美丽和强大的原始力量,也促使人们一起思考不同角度对看到事物面貌所产生的影响。
上海音乐会上,打击乐集还上演了作曲家史蒂夫·赖希的《打击六重奏》《琴槌四重奏》,以及作曲家蒂埃里·德·梅、安倍圭子和安迪·秋保的作品。
从多媒体到电子乐、蚀刻版画,这支打击乐团的灵感源泉无所不包
打击乐集的艺术总监罗伯特·范·塞斯是著名马林巴当代音乐演奏家。为将马林巴作为严肃艺术加以推广,他在全球首演了逾百部作品。罗伯特·范·塞斯曾上演彼得·卡拉左《大地与火焰之舞》、亚历山德罗·维纳奥《边界练习曲》、马丁·布雷斯尼克双马林巴协奏曲《优雅》,以及詹姆斯·伍德《亡灵节哀歌》等专门为他创作的马林巴作品。
打击乐集的艺术总监罗伯特·范·塞斯是著名马林巴当代音乐演奏家。
罗伯特·范·塞斯的打击乐演奏以音色细腻、处理精细和富于活力的舞台交流而著称,而打击乐集也秉持了这些特征。在2018-2019乐季,打击乐集首度来到中国巡演。
打击乐集以音色细腻、处理精细和富于活力的舞台交流而著称。
打击乐集的演出充满了想象力与创意。比如在2018-2019乐季中,打击乐集将在达拉斯的纳西尔雕塑中心,上演马丁·布雷斯尼克的《强调狂想曲》。这部强有力的作品以戈雅描述可怖战争的蚀刻版画为灵感。在本乐季中,打击乐集还将首演著名阿根廷作曲家亚历山德罗·维纳奥为打击乐四重奏与电子乐创作的新作《压力与流动》。
值得一提的,打击乐集此次在上海停留期间,还于10月3日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以“表演+导赏”的形式,举办了一场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沙龙活动,让上海观众感受到美国极简主义视觉与艺术之美。
打击乐集昨天以“表演+导赏”的形式,与上海观众近距离接触。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图片:打击乐集供图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