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物及情感的冲突被情景再现,一本好书变成了可观可看可触的真实场景,观众便会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纠结与冲突。这正是《一本好书》的创新之处:以人为本、以书为源,将经典书籍做影视化改编,拉近读书节目和大众阅读需求的距离。
据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曾表示:“综合比较美国、日本、韩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阅读数据,中国人均阅读量仍有差距”。
如何满足与大众切身相关的阅读利益呢?《一本好书》正在做如斯尝试,节目首创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还原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优美语言,将养分提炼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用影视化呈现经典书籍,直接和大众的阅读利益产生联系。
关正文提到:“读书与大众利益勾连,正是节目创新的核心。读书不是为了炫耀学问,更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借鉴他人的经验增长个人经验值。”这便是《一本好书》的初衷,借用一本“好书”,不仅给大众带来新的认知,激活个体独立的思考,还能调试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除此之外,节目还设置了“第二现场”,本期由陈晓楠、蒋方舟、朱大可三位嘉宾将这一主题延展至与大众相关的话题。比如蒋方舟谈到这本书的一个启发“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瞬间引发了大众的思考,也让书本一下子活了起来。
人,离不开书。“一本好书,一生之书”。观他人之演绎,思自己之人生。
作者:王彦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