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疏堵”并举 帮孩子走出沉迷怪圈

2018-10-14信息快讯网

广东:“疏堵”并举 帮孩子走出沉迷怪圈-信息快讯网

日前,由广东省网信办和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举办的“2018年儿童互联网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还发布了全国首份儿童编制的儿童网络安全调研报告。广东作为昔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如今的互联网产业“高地”,网络对于广东的青少年而言并不陌生。如何帮助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避免出现沉迷,广东一些相关机构在数年前就开始积极探索。

今年上半年起,不少广州市民注意到,在广州市内一些网吧内出现了人脸识别系统。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厅获悉,这是为防止未成年人随意出入网吧而采取的最新措施。该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网络巡查系统已逐步建立起来,将对违规游戏进行监管。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游的问题,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阳明华表示,2007年国家就推出了防沉迷系统,同时原文化部牵头发布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这两项工程在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存在问题。实名制的认证因为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还没有跟公安的身份证查询系统对接。目前网络游戏经营企业只能根据身份证的编码规则识别。”阳明华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实名制的效果。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汪一洋表示,目前广州已有部分网吧开始试点设置人脸识别装置,要求进入网吧人证相符,防止未成年人用假证、他人的身份证进入网吧。目前,广东省文化厅正在推进省内网吧的升级改造。“我们鼓励网吧增加书吧、咖啡吧,做成综合性的服务中心,以提高网吧收益。”汪一洋说。

如今,智能手机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网络服务的同时,也为自控能力尚有不足的青少年沉迷网络埋下了隐患。在广州不少学校,限制手机进校园早已不是新鲜事。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雅中学等多所学校都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在校期间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周五放学后归还给学生,方便学生和家长进行联系。天河外国语学校则在教学楼多处安装了磁卡电话,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使用这些磁卡电话和家人沟通。

在小学,手机管理同样严格,即便是“电话手表”,因为具备拍照、微信聊天等智能功能,也在严控范围之内。广州市越秀区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在该校,只有“老人机”允许随身携带,方便家长放学接送孩子。

在将可能引导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不利因素“拒之门外”的同时,广东省网信办还与妇联、教育、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全面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入校园、入家庭,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通过推动科研和教材开发、让网络素养进入地方课程、开展中小学师资培训、开展亲子约定和人偶剧等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省内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和网络素养。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向记者介绍,10年来他们一直在广州市少年宫从事“儿童与互联网”的研究和教育,每年都会对广州和全国进行儿童上网行为和网络素养状况调研和分析。他表示,在面对儿童网络问题上,家长既不要视电子产品如“洪水猛兽”,一点都不许孩子接触,也不要把它当作“电子保姆”,任由孩子使用,而是应该根据年龄段和学习任务轻重,采取与孩子商量、达成“约定”的形式,允许孩子适度接触网络,同时大人也应当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来源:光明日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