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

2018-10-14信息快讯网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在中国古代,弓箭曾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从“后羿射日”的传说,到作为君子六艺之一,一直到清朝以弓马得天下。但在近代火器引进后,弓箭逐渐失去了它在武器中的重要地位。近日,有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传统骑射中的门道。但在20年前,民间制作传统弓箭的手艺已经濒临失传。传统文化热后,年轻人对传统弓箭的兴趣,能否带来传统弓箭的复兴?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聚元号”弓箭唯一传人杨福喜在外媒采访中表示,上世纪90年代,北京最后七家弓箭作坊的工匠们,除了杨文通之外都已经去世。他的父亲杨文通是那一代人中最年轻的,其他师傅的孩子都没有学习弓箭制作手艺,因为看不到任何未来,他自己也当过出租车司机。尽管收入很低,出于对弓箭的热爱,1998年,杨文通和儿子杨福喜重新开张了“聚元号”。

这家1721年成立的老店,店里始终杨挂着一件镇店之宝:为“聚元号”100周年庆典而特制的弓箭,已有将近200年历史。“聚元号”的弓箭制作流程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一致,保留着最传统的牛角弓工艺制法。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杨福喜说,通过观察一个人射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与德行,正如古老的谚语“射以观德”,这是作为中国传统贵族教育基础的射箭,与西方竞技体育中弓箭比赛的不同之处。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传统射箭有不少礼仪讲究,因此孔子弟子三千,只有72位能谈得上精通六艺,能称得上贤人。

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中也包含射箭,直到清朝,它都是古代军事的必修课。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聚元号”的辉煌也是在清朝,被允许在紫禁城的西南门附近开店,表示弓箭匠人的社会地位不低,1722年,“聚元号”的店名得到了康熙朝廷的敕封,成为御用弓箭铺。

但和洋枪洋炮相比,冷兵器还是无可奈何落了下风。1901年,“过时”的弓箭从清朝的武举科目中被废。弓箭匠人没了身份,“聚元号”店铺也不得不搬迁到了如今北京东四地铁站附近,杨福喜的祖父在那里拍了一张照片。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1967年,这家店铺也拆了。新中国成立时,射箭作为一项运动,再次获得生命力,在第一、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中,仍使用了传统的牛角弓。但其后采用了现代钢弓,传统弓箭失去了市场。杨福喜的父亲杨文通接受了再培训,成为一名木匠。

90年代初,杨文通退休后,逐渐开始修缮一些旧兵器。2006年,在去世前五天,76岁高龄的杨文通看到了“聚元号”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聚元号”,开在北京六环路以东。

虽然杨福喜从祖父和父亲手中学艺后,一直梦想重开家族生意,最初这份工作既辛苦,也没什么报酬。

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弓箭不同于现代用复合材料制成弓箭,仅竹胎就要静置干燥一年,用猪皮提取的鳔胶粘合牛角制成弓腹,在弓面粘上一层层牛筋,才能承受弓弦的张力。然后在弓外包括桦树皮,防止水分流失,最后在表面进行装饰,或裹上蛇皮。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少讲究,选材和工艺流程极为复杂。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杨福喜钟爱这些老手艺,他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聚元号”的弓箭售价从20年前的几千元起,如今基本款的售价也达到了3至4万元,最高达到10万元。在杨福喜祖父的时代,专门装饰成品弓的工匠收入最高,每个月的收入大约1块墨西哥银圆,制作弓组件和箭头的工人工资更低一些。一路看涨的弓箭价格也吸引了更多人参与传统弓箭的制作,但年轻人面对复杂艰苦的制弓流程,经常缺乏耐心,无法忍受困难。

来买弓箭的除了运动员,还有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各路收藏家。射箭需要集中注意力,心平气和,配合呼吸的节奏进行,因此在传统中被认为有利于道德修养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传统弓箭:从康熙敕封的御制兵器到濒临失传,卖出天价能救活这门手艺吗?-信息快讯网

也有些人喜欢把弓箭买回去挂在墙上。在所有必需品的需求都已经得到满足的年代,购买礼物是件很难的事情,杨福喜表示,传统弓箭因为可以成为很罕见、特殊的礼物,也很受追捧。

中国各地射箭俱乐部里,喜欢用传统弓箭射击的爱好者不断增加,约有1万人左右,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真正专业的武术技巧,但在他们对“武德”的顶礼膜拜中,传统弓箭的未来似乎走向了坦途。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