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8-10-17信息快讯网

说到重阳节,你会想到什么呢? 大抵是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又或许是《西京杂记》记载的那般风俗独特: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岁月更迭,重阳节逐渐从“登高节”变成“敬老节”,重阳节对于国人的意义重大,那么,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他们是怎么理解重阳节的呢?在本期《中国那些事儿》栏目中,我们采访到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以及他的百岁母亲伊莎白女士,一起来听听重阳节里他们的心声。

登高野餐话重阳

2018年10月15日,记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家属院里见到一位说着地道北京话的外国老人,他就是柯马凯。柯马凯195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英国。父亲戴维·柯鲁克和母亲伊莎白·柯鲁克1947年来到中国,在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柯马凯兄弟三人从小就在“北外”的这个大院里长大。

柯马凯带着我们走进母亲伊莎白的家中,屋门一打开,一只可爱的小狗冲我们跑来,不一会儿躺在地上作撒娇状,好像在欢迎我们。柯马凯说,它叫“冰粥”,已经不小了。此时,伊莎白女士从她的座位上起身,与我们一一握手,她精神矍铄,笑容可掬,非常平易近人。

【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信息快讯网

柯马凯在纪念父亲的银杏树前接受采访。(摄影:颜家欣)

伊莎白的家堪称一个小型中国博物馆,柯马凯扶着母亲伊莎白坐在平日里经常坐的一张方形餐桌边,身后的墙上挂着“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楹联,楹联中间是1949年北京解放时的毛泽东画像,紧挨着这堵墙挂着的则是柯马凯父亲、著名国际友人柯鲁克的画像。

柯马凯先生告诉我们:“实际上,我最早对重阳节是个什么认识呢?大概我年轻的时候,当时我特别喜欢毛泽东诗词,还背了不少,诗中就有写重阳。当时我一看“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就想,哎哟,这重阳听着有意思。而且这个“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我就觉得特别壮阔,一定是和大自然有密切联系的一个节日,”柯马凯接着说:“后来我了解到,重阳还有一种习惯,那就是登山。我们家人特爱登山……之前去登西山,为了不赶时间,我们上山的时候还会带上野餐。”

畅聊间,柯马凯脸上洋溢着欢乐、话语里透露着满足,他仿佛被拉回了那些与重阳节有关的记忆中。在柯马凯与我们分享故事时,母亲伊莎白眼里满是爱意,时不时和自己的儿子互动一下。伊莎白告诉记者,因为有家人一起,感觉日日是重阳,事事皆有情,这或许也是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养怡之福可长寿

事实上,重阳节含义一直在演变,除了敬老,我们还需知道如何养老。伊莎白今年已经103岁了,住在三楼每天要上下两次出去遛弯,在外面自己推轮椅,有时候还会荡秋千。当被问及老人百岁的秘诀时,柯马凯道出缘由:“我老妈现在100多了,有人问她为什么身体这么好,天天自己上下楼。她就爱说因为小时候爱爬山。”

【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信息快讯网

伊莎白女士(中)正在和朋友们聊天。(摄影:潘一侨)

在柯马凯看来,一定要“动”起来,这里不仅仅是指身体动起来,脑子也要动。结合伊莎白的生活,柯马凯还给出一些建议:一是尽量出门活动。在家里摆摆胳膊这不算数,但也比不摆好,爬山难的话慢慢爬;二是关心时事。柯马凯每晚10:00-11:00都会陪母亲伊莎白收听广播,了解世界;三是参与社交。柯马凯称长寿的老人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喜欢社会交往,而且不要拘泥于同一年龄段的老人,要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

谈到一家人喜欢爬山一事,柯马凯不无感慨地回忆起曾经的一个片段:“有一年,我们老妈爬不动了,我们带着轮椅,我跟我哥就跟个纤夫似的,弄了个绳,拴在那个轮椅上,然后往上拉。”他一边说着,一边比起纤夫的动作,这其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孝亲的担当,也是一份敬老的真情。

敬老真情无国界

伊莎白的家庭氛围特别融洽,他们每周会共进五次晚餐。柯马凯向我们介绍,每逢周二、周四、周六,他的女儿就带着孩子们来到伊莎白家里聚餐,余下两次是柯马凯带着母亲去女儿家共进晚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信息快讯网

柯马凯每天陪母亲收听广播,了解时事。(摄影:潘一侨)

若是得空,柯马凯兄弟等人会和母亲伊莎白一起将平常日子变成珍贵的断点,爬山、听广播、家庭聚餐、在北外校园里溜达,间或有人来走访。恰恰是这样的断点,让伊莎白的眼里始终有爱又有光。

人间自有真情在,敬老孝亲无国界。柯马凯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洋孩子”,但是生于斯,长于斯,敬老孝亲之情,已经融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默而不声张,温暖而不矫情,但悄然间予人温暖与力量。

柯马凯感慨道:“老有所忆,特别重要。这会让人觉得留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要是没有意义的话,那活着干什么。”这句话触动了正在仔细聆听的伊莎白,她点点头说:“是的,这样生活有意义。”字字清晰,情感真挚,儿子所言便是她心声。

【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信息快讯网

柯马凯(左)正在擦拭父亲柯鲁克的塑像。(摄影:潘一侨)

最后,我们与柯马凯一同来到位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戴维·柯鲁克的塑像前,祭奠他的父亲、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柯马凯告诉记者,父亲捐赠了遗体,他和母亲也已经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希望将这一传统沿袭下去。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这么轻松就击败美国,连中国女排队员们都觉得意外
让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述评之三
红叶四题之一:红叶涂染 大美中国
2019春夏上海时装周太平湖发出“个性宣言” 本土品牌为中国新“质”造发声
清华教授鲁白:大到中国教育,小至家庭教育,暴露出的根本问题都在于我们自己
市消保委联合民政局重阳送温暖 为孤寡老人“空中排雷”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关注中国农村之变:致富路上守住“乡愁”
[平“语”近人]陕北赵家河村民回忆“北京后生”
北京推出21处“赏红””景区 金秋赏叶“不扎堆儿
【中国那些事儿】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金鹰奖即将揭晓,那些年在走上领奖台的“最佳”现在都好吗……
重阳将至,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赏菊花、插茱萸呢?
重阳爱老敬亲 感悟国学魅力
北京市网信办约谈360doc个人图书馆:暂停服务,限期整改
涵养文化自信,让重阳节更具时代价值代价值
【中国那些事儿】港媒:中国经济发展蕴含机遇 美国父母着力培养子女学中文
重阳糕大闸蟹糖炒栗子菊花酒……重阳节美食,从逛上海老字号食品店开始
【中国那些事儿】海外“粉丝”越来越多!美媒:中国网剧开始走出国门
【中国梦·践行者】中国建设者赵斌:我要在北京地下做一台巨型而精准的“外科手术”
上海改革开放40年标志性首创案例正式发布
海南自贸区获批复大幅放宽外资准入
九九重阳|留住乡土记忆 演绎民俗风情
重阳活动搬到宅基头,漕泾镇水库村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
尽孝敬之道,固忠诚之魂 ——上海公安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
中国妇女报批《娘道》:把毒瘤扮成了鲜花
“扮嫩小女人”遭喷,蒋雯丽实力回应:凭啥中国女演员不能老?
能用音乐演绎圆周率吗?重阳节,上海市科协草地音乐会旋律伴着丹桂香
官宣!《摇滚红与黑》中国巡演来了,一大波法国好声音实力选手已集结
他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和北京国家大剧院,却把最美的“花”留在了上海
沙画丨爱在重阳—远方的牵挂
美国公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认为中国未操纵货币汇率
抢先看!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外演出速览
【中国那些事儿】两年漂泊数万公里只为帮流浪者回家 “牛哥”蔡艳球善举获外媒点赞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那些事儿】打破规则重组元素!美媒:中国范儿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扒一扒!官场中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岸记者探访北京40年的变革与成就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