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驴友指南”,茅盾当主编,影响力直抵欧美
早在1927年,上海便有了中国近代第一份旅行杂志,并不间断发行了近28年。日前,由上海书店出版社依据上海图书馆馆藏原刊影印出版的《旅行杂志1927—1954》(全71册)在沪首发,为人们重现了这份中国第一“驴友”指南的全貌。这也是这套期刊目前内容最完备、印制清晰的影印本。
《旅行杂志》的创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银行家陈光甫。他也是“中国旅游业之父”,中国旅行社的创始人。陈光甫认为旅行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产生爱家爱国等美好的情感,还可以吸引外汇、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决定仿效欧美游览杂志的体例,创办《旅行杂志》。
《旅行杂志》以一年为一卷,初为季刊,每卷共出四期,从第三卷起改为月刊,每卷共出12期。
《旅行杂志》提倡“学术的旅行,旅行的学术”,除海内外游记散文、随笔、小说、边疆内地民俗风情的考察及交通信息等外,还刊载了一批经济、文化、史地及旅游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刊物在排印、字体与形式等方面仿效了当时中国名刊《东方杂志》,对于图画文字的质量、封面版式的风格都十分讲究、精心设计。该刊不仅在国内拥有一批高水平作者长期为之写作,而且在日本、法国、英国、瑞士等国还有一批特约撰述记者。
为了招徕读者、增强刊物的文学趣味,《旅行杂志》还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小说。在主编赵君豪、茅盾等的努力下,该刊物网罗了大批名家撰稿,如罗家伦、郁达夫、张恨水、胡愈之、周瘦鹃、蒋维乔、于右任 等。其中,张恨水为《旅行杂志》所写的七部长篇小说中有六部以在旅途中为主要情节来叙述,可视为中国现代早期行走文学的成功实践。
张恨水既是《旅行杂志》的作者,也是它的忠实读者。他曾写道,“愚读《旅行杂志》,亦有五六年矣,每卷邮到,则置百事于不顾,匆匆展读一遍,以当卧游。而窗明净几,偶作遐思,亦辄于书架上抽取一卷读之,可知《旅行杂志》,不仅为旅行家备之,正亦可为居家者备之。因居家者,旅行未得,可读此书以神驰于宇内也。”
据史料记载,当时《旅行杂志》很是受读者欢迎,创刊第六年即“读者遍及全国,销路远至欧美各国”,发行数量最高时,每期约三万余册。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认为,《旅行杂志》在史学研究上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大众休闲娱乐的文献标本,所呈现的旅游意识与理论思维,可让旅游管理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源。
若从文学的视野来考察《旅行杂志》,它是中国现代“行走文学”的渊薮和孵化器,从游记到小说均有代表性,直接引导了此类作品的创作。
从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建筑史、景观史等角度来审视《旅行杂志》,其中的文字和图像为人们留下了已经消失或正在变化中的原始记录,其刊载的广告亦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生动记录。
由于《旅行杂志》主要基地在上海,其所刊内容于今日研究江南文化,也多有裨益。
作者:李婷
制作:邵岭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