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

2018-10-22信息快讯网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信息快讯网

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园,易静教授常一路不停地和人招呼。

认识她的人很多,不仅因为她是医学院资深教师,市劳动模范、市先进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

更因为她一颗仁心,以“做更好的老师”为目标。

她曾自费赴汶川地震灾区担任志愿者;

她每年平均给医学生和研究生讲课的课时数超过100个;

负责跨越多个学科的新型整合课程,主导建设并主讲四门课,同时主编两部出版教材;

她还连续多年担任大学生科研活动导师和班导师,

针对“00后”需求设计“课程表”和学习计划。

知行合一、臻于至善,

她是教书育人奖获得者,交大“最美教师”!


怀着使命感,从“一桶水”倒出“一杯水”

易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工厂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当了几年临床医生后又考回母校,在汤雪明教授门下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曾短暂出国,在法国做过博士后、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人才,一直在基础医学院科研和教学的岗位上勤恳工作。

受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环境影响,也受导师从海外回国为学校发展和国家进步殚精竭虑的精神鼓舞,易静始终把个人进步与集体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一腔热情则贯穿了她整个职业生涯。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信息快讯网

正是怀着这样的使命感,易静对待教书育人相关工作永远热情饱满、干劲十足。在承担极其繁重的科研和行政工作同时,她始终视教学为基本任务和价值体现,坚持一线课堂教学。她也相信教改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带领教学团队不厌其烦地摸索尝试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良。

她认为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和自媒体时代的00后,具有特殊的认知模式和知识获取方式;面对这些变化,固守传统的讲课方式往往难以获得良好课堂效果,甚至会给教师带来挫败感。她认为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自觉成为各种新型教学形式的积极实践者。她的方式,就是从“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

当我们在初入大学的学生身上看到基础教育的一些不足时,我们不该止于抱怨,而应该思考如何在我们手上对之有所改变,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培养会思考、能创造、有良知的年轻一代。

                                                   ——易静

心有大爱,行有大道,

人文教育和科学普及的热心人

易静十分注重知识传授以外的学生能力和人格培养。医学院建立班导师制度以来她连续担任两个班级的导师,为学生专门安排了到实验室和医院的参观,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曾获得年度十佳班导师称号。她总是欣然接受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大学生社团的各种邀请,通过闵行校区新生的“医学生职业规划讲座”“书海夜游”“医念初心”等各种活动向学生真诚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现象分析,激励学生成才。在多年的“医学生职业规划讲座”中,她曾含泪讲述身边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例子。

近期她还作为大学生“医念初心”活动嘉宾,畅谈十年前自己自费赴汶川地震灾区担任志愿者的经历,勉励学生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保持学医之初的温暖之心。

每一次的班导师活动,易静老师都会尽可能抽空参加,对于我们略显幼稚、千奇百怪的提问与疑惑,易静老师总是报以温柔一笑,以家长式的包容之心予以耐心解答。

                                                  ——学生感言

她在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学与普及分会会长期间,发起并共同设计了全国联动的每年5月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和每年11月的诺奖解读活动,6年来已发展为有成千上万参观者和听众的学会品牌活动。她每年开放自己实验室1-2次,结合自己科研方向针对抗氧化专题作科普讲座,并精心设计大型仪器、图片、实验动物展示以及操作,还热情地针对各年龄层次小观众进行提问和鼓励。这一活动不但受到公众欢迎,也对作为志愿者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起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作用。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信息快讯网

兼能型教师的示范者,知行合一,臻于至善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信息快讯网

易静认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必须认同科研和教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的,她强调科研和教学兼能并重有利于学科自身的人才培养。她负责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权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多篇,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从事科研让对所讲知识有更多融会贯通,让她的讲课更富于启发性。她也关注知识点演变和更新,会将顶尖杂志最新论文作为素材及时整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因此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和讲课重点的调整。她在获评2017年度基础医学院杰出员工颁奖式上分享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的发言打动了很多人,多位新入职的年轻科研人员表示受到激励,将更积极参与教学。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交大“最美教师”动情讲述医家故事,曾自费去汶川-信息快讯网

作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易静创建了学会全国性学术大会教学分会场的制度,每次就选定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资深教授示范讲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别设立该章节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历史和人物介绍,试图让高校教学主力军青年教师有前辈可学、同辈可鉴,同时拓展对教学内容的学术背景理解。她自己多次就某知识点演变历史和讲课难点在会场作报告。该教学交流项目已成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品牌活动。

除了对细胞奥秘的不断认识,见到课堂上学生会意的眼神,听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对我当年讲课的赞赏,感觉到自己组织的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帮助,都是我职业成就感的来源。研究型大学里的教师应该是科研和教学兼能并重的。这对我们意味着加倍的工作,但这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交大的社会声望。

                                                       ——易静

在系里,易静热心鼓励和帮助身边的海外引进青年科研人员走上讲台,其中一些已成为热爱和钻研教学的优秀教师。她要求自己团队的青年教师朝科研教学兼能的方向努力,还组织她们对教改举措的效果开展教学研究。她自己的研究生曾在高手云集的中国细胞生物学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中数次获奖,也有的在教学比赛中获奖,一些当年的学生现在成为母校科研和教学的新生骨干力量。这些都成为易静心中职业成就感的来源。 

向最美教师致敬!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