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2018-10-24信息快讯网

【中国梦·践行者】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信息快讯网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右一)

大洋网讯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对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来说,时间定格在这一天,“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鸣难掩内心激动。

林鸣所主导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节点工程,也是决定整个港珠澳大桥能否顺利贯通的关键工程,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脚踏在东人工岛这块洒下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上,林鸣说:“真的不舍得离开。”

“为了这个工程忙了十三年,一直忙到最后一天。今天一大早我还派了100多人在工程现场查看检修。”林鸣笑着说,实际上,整个工程从开工到开通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林鸣负责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节点工程——岛隧工程,也是整个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而无论是“岛”还是“隧”,作为桥梁专家的林鸣在接手港珠澳大桥前都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硬生生把他“逼”成了岛隧工程的世界级高手。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岛”和“隧”的建设,没有一项让林鸣轻松过关。林鸣谈到,当时横在面前的第一道大难关就是:离岸人工岛的建设。要在大海上建两个人工岛为海中隧道和桥梁的转换衔接提供“转换器”。

当时世界上可行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传统抛石填海的方法去建成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不过,这样不仅工期长,而且必然会造成水路交通堵塞。

此外,还需要开挖800万立方米的海底淤泥,有统计显示挖掘量相当于堆砌三座胡夫金字塔。并且,极大的开挖量还会破坏生活在这片水域的中华白海豚的家园。

面对种种弊端,林鸣想到一个“快速成岛”的方法: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

“这些巨型钢圆筒的截面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高度相当于18层楼,体量类似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林鸣记得当时这一想法引来许多反对和质疑,把这样一组庞然大物,制作、运输并固定到设计位置,能做到吗?林鸣笑道:“事实证明: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们看到,被国外专家预计要两三年工期才能完成的人工岛,被林鸣的团队用短短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中国梦·践行者】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信息快讯网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迎来海底隧道贯通的关键节点。@视觉中国

外海沉管技术创下工程奇迹

建“海底隧道”遇到的问题,常常险象环生。其中最惊险的一环是:外海沉管隧道的修建。现在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但在当时,外海沉管隧道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几家公司手里。

刚开始,林鸣也曾尝试寻求外部的力量。他兴致勃勃地带着工程师到国外去考察学习技术,结果被对方狠狠泼了一盆冷水,最后不仅技术没学成,还浪费了时间精力。之后,他也考虑去“买技术”,结果不仅需要十多亿元的咨询费,还要延误一年的工期。

既然“走投无路”,不如自力更生。

林鸣说到这里又有些自豪地笑道:在港珠澳大桥深埋沉管隧道技术被他们突破后,当时开出天价咨询费的公司又特意邀请他去做交流,还在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

在外海沉管隧道的修建过程中,最难的是外海沉管的安装,要从工厂把这个重达80000吨的沉管用船运到施工地点,然后再精准沉放到指定位置,并与前面的沉管对接。“每一次都需要几百人共同的力量。”

每一节沉管都很难做到一次安装成功,“命最苦”的是第15节沉管(E15),不得不经历两次被拖回工厂,第三次浮运之后,才顺利完成了安装。

在安装最关键的时刻,林鸣还曾因劳累过度,鼻腔大出血,四天内实施了两次全麻手术。

【中国梦·践行者】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信息快讯网

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视觉中国

【对话】事业需要更多的坚持

记者: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你作为建设者有什么感受?

林鸣: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对这座大桥充满了感情。人生能够干这样一个工程值了。我们有上千万建设者,能看到这样一个工程成功完成,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记者:我们知道这些年来工程遇到过无数的困难,最终都“化险为夷”,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坚持?

林鸣: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这个精神的内涵博大精深,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城市化建设的高潮当中,特别需要这种精神。不仅是这座桥,还有改革的“桥”,都需要我们“开路架桥”,战胜一切困难。

要去挑战难度更高的技术

记者:回顾这些年最艰难的时刻,有什么新的感受?

林鸣:现在觉得我们当年的坚持是很值得的。不管那时碰到多大的压力,现在所有人都赞成我们的坚持。包括过去支持和不支持的力量。我们现在需要一种为了一个事业、理想以及崇高目标去坚持的精神,否则的话,目标就无法达到,会打折扣。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的事业需要更多的坚持,才能达到预想的高度。

记者:港珠澳大桥已经通车了,您的工作任务大约什么时候结束?

林鸣:我一直忙到现在,忙了十三年,一直忙到最后一天。总想把它做得更完美,总是不断给自己找问题在做。

昨天我们还在总结,每天平均有一百个人在工程现场。大家都舍不得,很多人都忍不住掉眼泪,都恨不得再干一两年。我就鼓舞大家:大桥建好了,都能用了,你们“退场”不是应该高兴吗?结果大家还是含着眼泪吃了一顿晚饭。

事业需要投入感情,有感情才能做出好的事业。

记者:大桥后续质量怎么保障?

林鸣:我们昨天开会成立了一个保修班子,这班人会一直留在现场为大桥服务。合同规定这两年我们会做一些保修工作,合同期结束后我们也会随叫随到,让大桥保持最好的状态。

记者:您曾经说过自己“一辈子不走老路”,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林鸣:接下来主要是培养年轻人,教他们做“悬浮隧道”,去挑战世界上更困难的工程,将来会运用到更宽的峡湾、跨越更深的水域。这比港珠澳大桥的技术难度更高,目前世界上非常关注,中国也不能落后。

我上次在《朗读者》上也讲到了:我喜欢出发。虽然我喜欢旅行,但现在先工作吧,要“打起背包再出发”。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中国梦·践行者】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忙碌了十三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信息快讯网

徐伟在施工现场(右一)

“幕后英雄”同样精彩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除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为这座超级工程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也不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徐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港珠澳大桥工程图复核专家,他让荷兰公司开出的天价咨询费泡了汤,为大桥隧道顺利建设保驾护航,并获得了港珠澳大桥的“参建纪念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也在公开场合多次感谢徐伟。昨日,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9年的努力,大桥终于开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很有成就感。”

记者:港珠澳大桥开通了,能否谈谈您的感受?

徐伟:我能参加港珠澳大桥建设当中的一部分,作为工程领域的工作者,我很幸运,也很高兴和安慰。我对大桥也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从珠海口岸到内地和香港连接线的交界处,我走了很多次。

记者: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没有先例,但最终很成功,也得到了国外媒体的赞誉,您觉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徐伟:和第一线工程人员比我们其实属于后勤保障部门,当然在建设中不管前方还是后方都很重要。实际上参加建设大桥的人员有好多,但所有的建设者们组成的技术协助架构非常融洽,这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大家把长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忘我地工作,这种精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做了一个没有先例的工程,成功了,而且质量很好。只要走过港珠澳大桥的人都会感受到隧道里面滴水不漏,结构设施非常整齐,这些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这次岛隧工程的成功,也得到了沉管经验最丰富的荷兰人的赞誉。我国从原来的一个沉管施工的小国,一跃成为沉管施工的强国。

林鸣总工程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他对荷兰公司的负责人说:“你过去反对我们做一些技术创新,这是出于一个工程师的责任,因为你没做过。今天你肯定我们的创新成果,是出于你一个工程师的胸怀。”

接受了任务就没有退缩的余地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和港珠澳大桥结缘的?

徐伟:由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深埋外海海底,其长度和埋置深度达到世界上目前最长、最深的规模。原本这个工作是请荷兰公司来做的。而巨大沉管的深水安装是一道难题,荷兰一家世界著名隧道沉管公司同意派出专家提供技术咨询,但只发表意见,不承担责任。后来想请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一起完成这个难题时,尽管他们也没经验,但依然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当然这价格我们没法接受。

为了确保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岛隧项目部委托同济大学承担其设计文件的复核、审查,并完成相应的关键技术科研任务。因为我和中交集团在技术上的交流有20多年了,我们都是老朋友。从这个项目一开始我就经常去那里,我们经常有交流。所以项目有需要,我义不容辞。于是我们团队承担了这项科研任务,孙钧和叶可明两位院士担任了这项科研任务的指导工作。

记者:当初您承接这项任务时,压力大吗?

徐伟:我接受这个任务首先是有一种喜悦感,压力也是有的,如果做不成的话是要负责的。但那时我的想法就是想去做这个事情,把它做好,并没有那么多担心。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困难,更何况接到这么重大的任务,我更没有退缩的余地了。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庆辉)

美财政部再次认定中国未操纵汇率
上海率先支持芯片“新流派”,助力中国芯挺进“蓝海”
中弘股份周五开市起停牌,或成中国1元退市第一股
讲好长三角“发展故事”:《中国长三角》栏目明天开播
从凭票排队占位到物丰价稳,上海率先提出“菜篮子工程”建设
全球政要名人点赞进口博览会 | 日本Jetro理事入野泰一和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亚课课长星野光明;期待给中国顾客带来更多日本的好产品和好服务
【诚信建设万里行】健全精准打击电信诈骗机制
守望国土 建设家园——西藏玉麦乡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央视快评】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通行指南“全攻略”发布
图解 | 一图读懂“桥界珠峰”港珠澳大桥
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什么样?先睹为快!
港珠澳大桥后天通车,这位幕后英雄让荷兰公司的漫天要价泡了汤
咫尺铸匠心,从“北漂画家”到“深巷铁匠”
新华社评论员:贸易单边政策让美国“信誉降级”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南宁:建设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
港珠澳大桥今天通车!看“世界奇迹”背后的同济智慧!
中国桥,有多牛!
市北高新园区启动建设上海最强数据核
王新奎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上指出: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与中国经济“脱钩”
港珠澳大桥通行“攻略” 哪些车可以通行大桥?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港珠澳大桥“同济元素”彰显上海科创硬实力
习近平: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带给民众舒适、快捷——港珠澳大桥港澳穿梭巴士首发亲历记
港澳各界欢迎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
震撼!提气!这就是中国创新!
面对老外狮子大开口,他和团队成就了中国这个史无前例的工程!
2018亚太邮轮大会在沪召开:提质换挡,探路中国邮轮市场新航道
经过近9年建设,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央视快评】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