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丨沪众创空间发展呈现“马太效应”,强者逾强,弱者淘汰
为全面分析上海众创空间的特色变化、发展趋势,在今天召开的浦江创新论坛创业者分论坛上,2018年胡润百富再次与上海市科委合作发布《上海市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并在2018年“浦江创新论坛之创业者论坛”上首次发布在线电子版。
相较于《2017年上海市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今年白皮书进一步对众创空间内入驻的企业团队进行了统计分析,横向比较了上海各区域对众创空间不同的扶持政策,以及上海众创空间相较于国外不同的生态体系、服务功能等,主要体现为五大亮点:
一是三十而立,由“量”到“质"
上海市众创空间的数量在2015-2016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两年间成立的众创空间占比达到49.1%,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2017年开始上海市众创空间发展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随着行业洗牌,资源逐渐向头部企业聚集,最终将渐渐形成强者越强,弱者淘汰的局面。
二是盈利水平提高,仍需找到符合国情和企业个性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与2016年相比,2017年众创空间300万以上收入的占比提高了16.2%,综合服务收入占比增加12.3%,这说明上海市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和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大部分众创空间仍存在专业人员和导师配备不足、帮助企业融资能力弱、依赖于政府资助而自身竞争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亟需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从而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性盈利的经营模式。
三是创业企业(团队)多“小而精”
上海市众创空间入驻企业规模基本以“小而精”的团队模式为主,超过六成的创业团队小于10人。现阶段上海众创空间创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前三大高新技术领域是电子信息(64.4%)、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10.1%)、先进制造(7.6%)。
四是政府扶持力度大,以直接性的资金奖励为主
通过梳理2015年至今上海市各区关于众创空间扶持的政策文件,总体来看,绩效奖励型政策数量最多(30.1%),其次是运营与服务型政策(23.6%),然后是文化型政策(17.1%);从具体的政策内容来看,上海市在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方面更多的依赖奖励激励手段或创业创新援助,即给予直接性的资金奖励。
五是国际化是发展的特色与未来发展方向
超过六成的上海市众创空间提供国际合作的服务,2017年共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712场。从外沿的国际化来看,上海市目前已经吸引了诸如Plug&Play、WeWork等国际知名众创空间入驻;从内涵的国际化来看,上海市积极吸引外国人在上海创业(如2018年开始发放针对海外创业者的“创业签证”),引进国外项目,从而转化为国内生产力。然而,上海市众创空间在“走出去”上仍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够,专业化不足的情况,未来将继续提高国际化能力,完善国际化的布局。
作者:沈湫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