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诺奖得主莱维特:基础科学家群体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2018-10-30信息快讯网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诺奖得主莱维特:基础科学家群体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信息快讯网

“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群体正在变老,其速度比社会老龄化更快!”今天上午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主题论坛之二——生命科学与产业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出乎意料地没有直接切入专业话题,而谈起了诺奖得主们对青年科学家群体的关注。

究竟是依附于知名科学家,还是早日独立开展自己的研究?基金评审对年轻科学家是否存在偏见?青年科学家应该如何走上一条更顺畅的科研道路?莱维特就这一话题,在会场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当年那群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学家已经老了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得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群体”。很多人在年轻时候做了杰出的工作,一直到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才接到每年十月初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因此,他们特别关注青年科学家群体,只有这个群体充满创新活力,做出超越前人的超凡工作,才是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真正原动力。

然而,莱维特不无担心地指出,从1980年到2015年间,很多原先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基金所支持的人群年龄开始偏大了。“我今年已经71岁,所以我看65岁的人就觉得很年轻,我想这也是那些基金评审人所遇到的问题。”他说,当评审人的年龄开始增大,他们慢慢会忘记哪些是真正年轻的群体,他们习惯于接触那批曾经被他们看中的优秀“年轻人”。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诺奖得主莱维特:基础科学家群体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信息快讯网

在美国,获得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临床医生,另一类则是基础研究者。两相比较,前者的年龄构成要比后者年轻。然而,美国医学六七成的前沿推进,依靠的是基础研究者。

“这里有收入差异的原因,但缺乏足够的年轻人加入,美国生命科学、医学基础研究的后继乏人,一定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莱维特说,美国从1940年开始重视基础研究,过了50年开始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高峰。1980年,NIH对青年人的拨款支持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到现在,这一代人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对青年人才吸纳与培养的不足,其后果产生会有滞后。但对于一个学科,一个国家而言,这都将是十分严重的后果。他说,这也是为什么这群已经功成名就的老人,希望组成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就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基础研究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引与支持。

鼓励年轻科学家独立,但不应给他们太多头衔

现在的年轻学者所遇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做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太长,独立开始科研的时间太晚,甚至有的到了40岁还无法独当一面。

莱维特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尽早独立开展科研,“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尽快变得强大、独立,可以尽早实现自己的科研想法。”他自己27岁开始独立开展科研,而早在25岁之前,很多后来得到诺贝尔奖的成果的实验已经完成了。

所以,他觉得,对于很多实验室主任而言,应该鼓励年轻人独立运作,而不是让他们依附于自己。现在,很多论文都让年轻人做第一作者,他认为这是有伤害性的,更应该鼓励他们成为通讯作者——成为科研中出思想的人,而不是实现别人思想的人,去实现自己更疯狂的想法。比如在计算机领域,年轻人实现的突破完全超越了前一代。

“而且,年轻人不宜过早给他们各种头衔和职位。”莱维特觉得,一个人科研的黄金时间也就是从30岁到50岁,就应该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没必要非要成为一个乐队的指挥家。”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诺奖得主莱维特:基础科学家群体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信息快讯网

即使没有基金支持,也应该开始实现自己的想法

对于中国的青年学者,莱维特认为,出于文化的原因,他们总有些羞于犯错,可实际上,如果不犯错,就说明你不够努力,因为“只有跑得快的人,才更容易跌倒”,同时“只有犯更多错,才能从错误中学到更多”。

可对于年轻人而言,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时无法获得支持,该怎么办?不仅是莱维特,还有多位诺奖得主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即使没有得到基金支持,也应该开始实现自己的想法。

那么,在追寻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受到挫折,这样的年轻人还应该受到基金的支持吗?莱维特建议,在拥有足够实力挑战高难度科学问题前,年轻学者还是应该从相对容易的课题入手,逐步“滚雪球”,“毕竟,不断的成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累积起口碑。就像一家银行,如果它从不赚钱,总是赔钱,怎能赢得投资人和客户的信任呢?”


作者: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梦实践者]冒着狂风暴雨冲向码头抢险的英雄群体:用生命奏响英雄赞歌
改革开放大讲堂:2020年四成中国人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一项有关小鼠的科学研究表明:爹锻炼,儿受益
重磅!全国高校6个前沿科学中心立项获批,沪上高校同济上榜!
8位院士集体发声:上海要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AlphaGo”
上海滴水湖论坛 | 本月29日起,37位世界顶尖科学家齐聚临港纵论全球前沿创新
脑科学学术界的大地震!《分子神经生物学》杂志同时撤回中国学者的13篇文章,涉及协和,北大及复旦大学等
宇宙有边界?!科学家首次发现“宇宙墙”存在:拒绝任何物质进入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在滴水湖开幕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希望工作的中国城市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26位诺奖得主、3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共同参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天上午在临港开幕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独家专访!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谢赫特曼:科学家也要有点商业精神,如果你失败了,用不着感到羞愧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中国现在最应该支持全球的年轻人!
这位诺奖得主今年两度致信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会见世界顶尖科学家时细说缘由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诺奖得主维尔切克: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关照母亲和婴儿开始。至于中学生,让他们睡眠充足,否则他们的大脑会改变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60年后,金庸说“仍记得当年他为我改正的作文错字”——金庸和他的启蒙老师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第四位女性诺奖得主阿达·约纳特:女性科学家,能够顶半边天!
浦江创新论坛丨想发展好科研,一要成果转化、二要用钱留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佩蒂传授管理顶尖科研机构秘诀
浦江创新论坛丨年轻人不熬夜才能产生创新!2004年诺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维尔切克接受专访说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屠呦呦: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临港启动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WLA科学社区”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最强大脑”的预言:这六个方向可能涵盖人类的未来
不服不行,90后已经超越80后成为最大进口消费群体了!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我希望诺贝尔奖来得晚一些”——访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华裔科学家余金权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认识大脑,我们才刚刚站上起点——访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莫索尔夫妇
科学就是把彩虹缝起来的方法,诺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新书《美丽之问》发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