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罗伯特·威尔逊对舞台布景、道具、灯光、服装等都有很高要求,此次来沪演出光道具就运了4个集装箱,剧组人员庞大,仅乐队演奏员和演员就各10人。另外,为确保舞台灯光布景等能和原版一模一样,外方团队带来50个幕后技术员,负责布景舞美搭建以及道具维护、化妆服装等。
有人说,罗伯特·威尔逊的作品很难懂。确实,他会在做演讲前静默长达3分钟,他的戏剧作品里时常能看到“静止”的表演和超乎寻常的“慢节奏”,但其实你只要放松心态去感受,就能在他的戏剧实验就能有所收获。
建筑师出身的罗伯特·威尔逊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那些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被他建构在几何式的舞台空间里,要有“探寻的心”才能获得乐趣。此外,由于早年的经历和奇遇,让他相信“静”之一字里蕴藏着无限能量。他常说:“我寻找的是一种强有力的表演,有时候,过多的语言只会削弱那种表演的力量,模糊我们想要表达的。”
2014年,罗伯特·威尔逊创作的《克拉普的最后碟带》在京沪两地上演。演出可谓“惊世骇俗”,进行了15分钟,台上的罗伯特·威尔逊才开口说了第一句话,之前他几乎一直以极缓慢的速度,在昏暗灯光和雷雨声的笼罩下淡定地吃着水果……
视觉和静默是罗伯特·威尔逊作品独特的标签。他的舞台剧被认为是打破审美经验的视觉奇观。
他曾经在舞台上沉默了七个小时;他的一出歌剧长达四个半小时,节奏奇慢还没有中场休息;他曾经让Lady Gaga扮成名画《马拉之死》的样子一动不动在浴缸里躺了11个小时……
他在西方剧坛的名声响亮,他那句“美丽的落日就是落日,还要叫它讲出故事吗?”足以概括他“反对阐释”的剧场观念。
1971年,罗伯特·威尔逊首次登台欧洲,在法国南锡的世界戏剧节上,他把自己的两部戏《弗洛伊德的生平与时代》和《聋人一瞥》组合成了一出长达七小时的“默剧”。观众席里坐着诗人路易·阿拉贡、剧作家尤金·尤涅斯库、画家马克斯·恩斯特、导演彼得·布鲁克、法国前总统的遗孀蓬皮杜夫人、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还有荒诞派戏剧最重要的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等待戈多》。当时,贝克特便向威尔逊发出了邀请,认为他非常适合导演自己的剧作。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