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对日好感度42%,日对中仅13% | 吴寄南胡继平对话3

2018-11-06信息快讯网

为啥?中对日好感度42%,日对中仅13% | 吴寄南胡继平对话3-信息快讯网

126-1阵容:嘉宾为吴寄南(右三)、胡继平(左三)、李开盛(左一),主办方负责人王健(右一)、王欣之(左二)和友情主持陈莉莉

编Saying:11月2日晚,126-1期讲堂《中日回暖:七年后的人心所向》成功举办。今分享现场两位嘉宾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和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助理院长胡继平的四段对话,此为第三段:日本对华好感为何低于中国,旅游人数为何低于中国。

胡继平:您刚才提到刚去东京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北京-东京论坛”,大家都知道,每年在该论坛召开前,中日两国相关机构都会公布关于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及双边关系印象的联合舆论调查结果。根据今年的调查,中国公众对日本持“很好”或“较好”印象的比例是42.2%,而日本公众对中国持“很好”或“较好”印象的比例仅有13.1%,相差比较大。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即这种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好印象,每当中日关系不好时会下降,关系改善时候会回升,但每次回升时都是中方快、日方慢。日方对此的解释是,近年中国民众赴日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改善了对日本的印象。我理解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不应是主要原因,您的看法呢?

日本民意调查取样年龄偏高,与中国不同

吴寄南:北京东京论坛发表的最新民调很有参考价值,但是,这个调查本身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双方抽取的样本不完全一致。

中国的调查样本中二三十岁的青年比例较高,青年人通过接触日本动漫、大众文化,一般来说对日本比较有好感。

日本的样本里五六十岁人占主角。他们是从高速增长时期过来,对现在中日国力出现逆转特别不舒服,觉得难以接受,自然对中国缺乏好感。

明年两国调查样本如果趋于一致的话,彼此好感度的差距也许就不会那么大了。

日本媒体存在对华报道上的偏颇和误导

中国对日本的好感度比较高,除了访日游客增多外,和媒体的报道有很大关系。中国媒体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问题的报道总体上比较客观、务实。但日本对华报道的偏向性就非常强。报道取舍往往要讲“政治正确性”。

很多驻沪日本媒体朋友告诉我,他们发回去的正面报道常常会被编辑部枪毙,但负面和消极的报道却能登载在显著地位。

媒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用一句古语来说,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国民订阅报纸在比例在全世界最高了。《读卖新闻》的发行量接近1000万份,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超过它的。日本报纸的报道倾向对民众影响很大。

还要看到,日本的媒体是在商业化的环境中运作难得。为了吸引眼球,提高订阅率、收视率,总是希望走极端,炒作负面的热点新闻。这也是造成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持续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

胡继平:我也有同感,和日本驻中国的记者沟通,他们说发回去一些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报社编辑部往往不给刊登,这也是日本各媒体的普遍现象。

记者在中国生活时间比较长,对中国的了解较为全面、客观,但稿件却不被编辑部刊用,这一难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日本公众对华印象的改善。您觉得日本来华旅游人数会增加吗?从新世纪开始到现在,日本来华旅游一直不景气。

中国景点旅游设施人文体验差,使日本游客无法适应

吴寄南:日本来华旅游不景气有两个原因,一是日元汇率下跌造成日本民众海外旅游成本升高。日本人不仅是到中国旅游人数减少,到韩国旅游点俄也大幅下降。韩国每年去日本与700多万,日本去韩国的只有200多万;中国去年赴日旅游有735万,日本来华258万。

这一局面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除非日元大幅度升值,否则是不会改变的。第二,我觉得现在日本年轻人不愿意到海外,没有以前的冒险精神、好奇心,他们满足于“小确幸”,便捷安全的生活。目前,日本年轻人到海外留学的越来越少,公司职员也不愿意到海外出差。这是日本社会内向化发展有很大关系。

胡继平: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去年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活动时,也直接点到了旅游问题。他指出一个原因是,中国旅游设施和服务比较差,日本客人不太习惯。而且他认为,中国旅游服务得不到改善是因为游客太多,景点没有积极性改进,但日本客人难以接受。(未完待续,李念整编)

为啥?中对日好感度42%,日对中仅13% | 吴寄南胡继平对话3-信息快讯网

主持人陈莉莉向听众展示首批APP留言获得者的奖品《大棋局》一本和靠垫一个


作者:胡继平 吴寄南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