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通透开放 连接世界
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中国馆在设计之初就充分结合“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注重大气、开放。中国馆内没有设置一面墙,也完全无隔断。这是一个通透开放、面向所有人的空间。中国馆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共羽华平”,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斗拱”“飞檐”元素,传递开放、融通、共享理念,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许,也昭示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步入展馆,正上方吊着四块横屏,最长的达26米。若是拆分来看,这几块横屏都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倘若从远处看,这四幅单独的吊屏又组成一幅浑然一体的画面,气势十足。有别于一般的成果展,中国馆将理念诠释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寓意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将发展得越来越好,也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接地气”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呼啸疾驰的高铁、展翅高飞的大型客机……累累硕果彰显着中国创新的速度与高度。但中国的创新还不仅于此,在更多民生领域,中国科学家与创业者勇于开拓,为中国人民以及世界消费者奉献更多接地气的创新发明。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获此殊荣缘于她发现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受到世人广泛赞誉。在屠呦呦的照片墙前,不少非洲客人兴奋地与其合影。在疟疾肆虐的非洲,屠呦呦的发现无疑为他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在创新展区的另一边,一幅记录着中国移动支付成长足迹的数据展示图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一路从10.4万亿元攀升至29.16万亿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明如今足迹遍布全球,各国消费者共同从这一发明中获得便利体验。
在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吴政平看来,中国馆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国能创新、会创新,更是中国保护创新的决心与姿态。2017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达287.4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近40%,排名全球第四,“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是对各国开放的,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与国际合作密不可分。”
丰收喜悦与绿色家园交织
淙淙流水声、清脆鸟鸣声交织,人们嘈杂的内心瞬时安宁下来。在中国馆内的一角,各色南瓜、胡萝卜、辣椒堆在一起,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音响设备中传来的大自然之声将人们拉入愉悦、祥和的乡野之地。
展板上一幅幅图画记录下农民们欢乐、喜悦之情。2018年,中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亿万农民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
来自浙江的高松注意到了一幅来自家乡的美景:郁郁葱葱的绿树被清澈河水环绕,听着哗哗流水声,人们仿佛能闻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人们现在拥有越来越旺盛的旅游需求、越来越高的生活品质追求,我相信未来中国这样的美景会越来越多。”高松十分满意他目前的生活步调,在闲适自在的生活中还能与自然亲密接触。
丰富线路连接亚欧
奥地利代表团成员在一块闪亮的电子地图前停住了脚步,她们兴奋地看着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的运输线路:红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橘黄色代表“冰上丝绸之路”、黄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
看到此前了解甚少的北极航道,她们显得十分兴奋。北极航道是一条从亚洲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也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这条航道可以大大缩短欧洲与亚洲的航程,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未来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版图。
在电子地图旁,中远海运“白羊座”的各项数据被一一标注在视频中,最大吃水深度、设计航速、标准箱位数、额定载员人数……人们能通过视觉化的描述直接读懂这艘中国首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标箱级集装箱船。目前,中远海运“白羊座”在远东至西北欧班轮航线服役。据了解,中远海运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已达195条。
作者:王嘉旖
摄影:叶辰亮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