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殷弘:月底G20峰会前解读中美关系

2018-11-15信息快讯网

时殷弘:月底G20峰会前解读中美关系-信息快讯网

2018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战略与经贸两大领域对中国"大打出手",加上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4号的讲话,总结起来,美国近几年罗列了中国"五条罪状"。

第一是经济侵略,尤其对发达国家经济体;第二是军事扩张,所谓狭义的军事战略问题;第三,前国务卿蒂勒森去年造了一个词,立即成为美国政府甚至社会舆论叙述中国在发展中世界经济活动中的标准形容词,即"掠夺性",这次彭斯加上了另外一个词,叫"中国的债务外交";第四,特朗普从来不讲人权,从来不讲民主,但彭斯的讲话里有相当长一段落猛烈抨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第五,特朗普今年在联合国安理会一两个月前预先曾在推特上发文说,为应对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中国不得不比较集中地在特朗普的白人草根选民中,以农业作为对象进行必要的贸易报复。彭斯讲话中指责中国最长的段落就是指中国大规模地、以秘密和公开的手段干预美国社会体制,干预美国社会舆论。

对此,我主要想就中美经贸关系为切入点,谈谈对中国的深刻启示以及我们应有的应对。对中国而言,优化根本认识与根本战略至关重要,我认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在于,中国需要调整首要和次要问题排序的优先级。

外部世界对中国经贸的六项错误认知

总体来看,当前全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对外经贸方面有六项深度误解,有些完全是捏造,有些是夸大。第一,中国自由贸易顺差,也就是中国的许多贸易伙伴指责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第二,中国市场准入不宽,外资投资环境不佳,更具体地说,指责中国资本市场准入长期停滞,甚至局部有所收缩现象。第三,中国国内以及对外经济合作有所控制,他们不理解中国依据自己国情、特色所做的对经济活动的调整,指责近年来加大了控制程度。第四,相对外国在华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国有大公司被指责受中国政府种种特惠,包括大量补贴。第五,贷款透明度不够,这也是今年炒得较热的债务危机问题。第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被指责往往或至少有时不实质性充分惠及当地国家的社会就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

共同富裕的认知,尚未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所认同

中国政府提倡经济全球化,过去多年内,在中国力所及范围内做了积极的努力。我们强调世界经贸秩序或全球化对中国有利,同时对世界各国人民有利,但还需要改革,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改革,如此全球经贸秩序才能公正、合理、可持续。但在当下各主要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发达国家相当大一部分选民对这种全球化出现了抵制甚至是"愤怒"的态度。中国一直以来倡导的全球化在这种充斥着愤怒的环境下,面临着一定挑战。

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富裕"观自邓小平时期提出以来,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中国人民的生活在越过越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这几十年来,中国人认为,"共同富裕"应该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共同富裕,这才是顺应当下世界各国发展需求和发展形势的理念。以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共同富裕的问题,发达国家太富裕,发展中国家太不富裕。而中国看了这是中国与其余国家共同富裕问题。其余国家是什么国家?200多个国家减掉中国就是其余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但是纵观全世界,"共同富裕"的观念还尚未完全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打交道时的准则和基础。因此,我们需要承认,中国在认识层面应该做出适度调整;在一些首要的大问题上,中国的反应能力需要加强,反应速度需要提高;中国长期深化和拓展国内改革,加强对外交流和互相理解的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

时殷弘:月底G20峰会前解读中美关系-信息快讯网

长期或局部的贸易休战,有利于中国争取更佳经济、金融格局

我观察特朗普,他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从来不两线作战,更谈不上四面出击,他总是阶段性集中在一个发起的战役上。除了战略集中之外,战略主动权总是在他手上。他阶段性发动战役,经过一段时间休战,随后又集中在他发动的另一个战役。战略战术是采取空前程度的压力和威胁,间或又给对方一个甜枣子吃,进而实现他对中国并非单一要求,而是在一个战役中每次都榨出尽可能多的利益。

同样,在对华经贸关系,甚至是战略阵线,政治意识形态阵线上,特朗普都采用了此种逻辑。

不管暂时的结局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针锋相对,中国都必须适时在中美贸易上做一些空前的让步。我再一次要讲,不要听到"空前让步"两个词就心里发毛和发抖,从比较来看,因为过去基本没让步,所以现在让步就都是空前的。主要是巨量增进中国对美进口和大幅度,扩大美资中国市场准入,以此争取一段较长的休战。最好的可能,大致只有双方轮番向对方出口征收高额关税,才可能暂停摩擦,我们希望有个长期的休战,根据过去的情况特朗普总是较短的休战。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之后,我认为,中国需要在适时情况下在中美贸易上做出调整,中国需要争取贸易战的局部休战,为优化中国经济、金融技术格局争取有利环境。

治标又治本对策:长周期的调结构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针对中美贸易,我们需要既"治标"又"治本"的对策。

"治标"层面,我个人认为需要一种综合性的对策,针对美国的高压和不讲道理的关税政策,我们既要有坚决有力的贸易报复及贸易报复威胁,同时也要有谈判妥协意愿。这几个月政府的立场有很清楚,中国是愿意谈判的,前提是美国必须平等对待我们,并且守诚信、守信用。愿意谈判不等于最后谈判出什么,谈判立场和谈判战略是另外一回事。

"治本"层面,我认为首先要有对"治本"性质的进一步深刻认识,以此来强化我们的决心。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做意义重大的主旨演讲,用比过去更明确、更具体的语言宣告,中国政府在治本意义上决定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现在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在看执行得如何,以及执行多长时间。中国确实需要作适当调整,并且这种调整必须是真正得到贯彻的,以便争取既有的全球化在这些国家内部恢复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告诉我们,中国要通过真正大力度和持久调结构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实质性地大开发,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内资源方面,中国潜能依然巨大。同时,相应地减少中国对外部市场,外部资源和外部技术依赖程度,进一步培养我国的技术独立性和创新性。总体来看,中国要通过长周期的调结构来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实质性的更深维度的开放。

时殷弘:月底G20峰会前解读中美关系-信息快讯网

预防和应对美国可能实现的“集团经贸”方针孤立中国

回顾过去的五六年,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了大于以往的成就。我们外交最大的变化从2016年9月份杭州峰会开幕前夕开始,特别是2017年年初开始,到今年3月金正恩访问北京,我们实现了十多年没有实现的事情:在仅仅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周边外交,周边关系全面显著改善。我们的外交就站在这个基础上,以协调、和解、共商或争取尽可能多的朋友和中立者为主题的外交。全方位继续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仍有不小空间。

今后中国应实行新形态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即用未来五六年时间实行适度战略收缩和贸易政策调整,使得世界主要国家回到对中国深层误解与敌视之前的相对松垮的状态,进而谋求新的进取。

2018年初以来,加剧变更的世界政治经济开始至少隐约透露出一种危险的“两分(dichotomy)”的可能性:一方面美国政府经过双边谈判,显著缓解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贸矛盾,与其他经济体结成紧密伙伴,如墨西哥、韩国之类,进而可能与它们分别达成自由贸易或准自由贸易安排。WTO体制最大的好处是全球性的,尽管管不了现在的服务贸易、劳工条件。当全球体制被废弃或事实上被废弃以后,全球贸易总是要有规则体系的,美国有可能成功地谋求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及其紧密伙伴构建一个新的经贸规则体系,但这个新的经贸规则体系很可能不是全球性的,大致只涵盖发达世界及其紧密伙伴。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所有各类基本矛盾严重加剧,加上美国政府可能实行美加墨谈判中的否定性条款,即其中一个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谈自由贸易协定,另外两国可以否决。而中国在美国看来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如果美国政府实行上述"集团经贸"方针,有可能迫使中国的选择越来越少。中国未来只能越来越大程度上主要依靠与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来从事主要的对外经贸活动。

中国必须尽最大努力降低甚至杜绝这种世界经济二分的可能性,以求保证中国的长远发展前景。中国要有大决心,大耐力,作为世界性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系“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首发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李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