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总体方案》90项任务和两批175项自主创新措施已基本完成;《深改方案》中的128项任务已完成77项,其中2018年的84项任务已完成64项……
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蹄疾步稳,为天津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在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来自世界各地的平行进口汽车琳琅满目。步入期间,仿佛进入一个高规格的国际车展。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有关平行进口汽车的改革明显提速。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深感改革正越来越尊重市场主体。”从事行业近二十载的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同世平感慨道。
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汽车平行进口全产业服务链,大力推进平行进口汽车综合监管模式创新,率先出台通关作业流程便利化等措施,实施汽车海关集中验估,平均放行时间减少51.7小时。
改革走心,才能聚起信心。2017年,天津市试点企业进口平行进口汽车10.3万辆,同比增长94.3%,占全国各试点企业进口总量75.7%;全国平行车进口量前10家试点企业中有9家为天津企业。
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租赁业正深刻感受“改革红利”。
今年年初,总部位于天津东疆的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设东疆项目公司通过共享中飞租外债额度,成功借入4000万美元外债额度。中飞租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对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的企业。
在中飞租财务总监刘海英等业内人士看来,从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政策,到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从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到租赁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的各种“先行先试”,使蓬勃发展的租赁行业真正找到了“自家人”。
“近年来,东疆持续推出海关异地委托监管、进口租赁飞机海关跨关区联动监管等政策创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沈蕾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东疆已注册租赁公司3155家,累计完成1294架飞机的租赁业务,稳居仅次于爱尔兰的世界飞机租赁高地。天津东疆的飞机、国际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在全国占比达到80%以上。
为企业减少负担,才能让经济提升活力。通过实施口岸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试点,天津自贸试验区实现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出口集装箱每箱节省费用200元至350元。受益于“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改革,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内航空维修企业的维修周转件清关时间已由3天减少到10余分钟。
简政放权,刀刃向内。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忠东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可以一天办结;3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改备案,一天办结。
改革,正成为吸引企业的磁石。自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年10月底,区内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是设立前历年总和的2.2倍,注册资本超1.8万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99%以上为备案设立。
持续推进的改革,同样使天津市的经济“新动能”持续积聚,由“插花点缀”渐成“燎原之火”。张忠东介绍,在积极通过众创空间吸引各类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的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还着重引进了以零氪科技、爱奇艺等为代表的十余家企业。一个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为新亮点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正在成型。
与此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还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京津冀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中信集团、中车集团、中铁建集团、中国泛海、百合网等一批央企、民企在自贸区设立租赁、航运、物流、贸易等功能型总部。
“在2017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天津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近10%的一般预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茂荣认为,一系列成绩,正是改革的红利所在。
天津财经大学自由贸易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认为,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服务辐射效应充分显现,产融结合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自贸试验区内的改革,正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全面落实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将天津自贸区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制度创新的新高地、高效管理的新高地,为天津市和京津冀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