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与林颖:“牛郎织女”式的婚姻生活】
“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十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觉悟,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经穿了18年了。”“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共产党员,有许多缺点,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地了解我,才能更多地帮助我。也才能更多地相互帮助。”这是彭雪枫将军66年前写给林颖的第一封情书。就在接到这封情书的20天后,林颖便嫁给了彭雪枫。87岁的林颖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和彭雪枫相识、相爱的美好时光。依然记得1939年第一次在竹沟遇到彭雪枫时的情景。
林颖(时任淮宝县妇女部长,受访时87岁):
京浦路,我们过铁路,他就在铁路旁边站着,看着一批一批的女同志,我们那时候背着那小包袱,他就想办法弄个马,叫女同志东西都放在马上,那个时候知道了有个彭雪枫。
位于河南确山的竹沟是中原抗战的摇篮,有革命的“小延安”之称。当时,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对刚刚参加革命的同学说,来到解放区,就是回到了党的怀抱中,可以痛痛快快自由自在地干革命。彭师长的一席话给林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颖:我们一去河南,到新四军那儿去,到他那儿去,他就请我们客。
林颖是湖北襄樊人,从小性格任性、倔犟,“七七事变”爆发,林颖和同学们走上街头,焚烧日货,募捐筹款,慰问抗战伤兵,后来,她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淮宝县做妇女工作时,追求妇女自由、独立、解放,并且以敢讲真话著称。
就在竹沟,相貌出众的林颖与彭雪枫相遇了。
林颖:他是非常会讲话,讲话的内容也很好。他对什么都关心,所以,遇到比如三八节、召开女干部会、跟女干部讲演等等,我们都会去请他来讲话,他有时候会讲正确的恋爱观是什么东西。
当时,在革命队伍中,许多年轻的女学生都嫁给了首长,而林颖带头反对走首长路线,在当时名气很大。然而林颖收到彭雪枫的情书后,“不嫁首长”的观点开始动摇了。
彭雪枫1930年参加红军,在军中他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是文武双全的将领,更是林颖内心崇敬的男子汉,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新四军威震河南,尤其是出众的相貌、非凡的才干深深地吸引了林颖。
林颖:他给我写头一封信的时候,字写得那么漂亮,信写得那么好,人吧,长得又很英俊,我动摇了。
然而,作为小知识分子的林颖坚持要保持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立,她和彭雪枫曾有过一次这样的谈话。
林颖:个别谈话,我提出来好多条件。你要尊重我的独立,你要让我自由工作,我不到部队。
彭雪枫对林颖许下了这样的承诺:“我决不干涉你的工作,更不会把你调到身边。”1941年9月23日,彭雪枫给林颖捎来了一封信,信中写到:“邓子恢政委等强作主张,硬下决心,让我们在明天举行婚礼,而且多方面安排好了,他们的深情隆谊不可却……希望你明天更大方些,更慎重些,对每个同志的态度更和蔼些,更亲密些。”
当天晚上林颖就赶到新四军四师所在地大王庄,彭雪枫歉意地对她说:“战争还在进行,结婚也没有什么东西,连被子也是破旧的,真有点对不起你。”
林颖:没有任何东西,被子旧的,还打了补丁,穿了一双鞋,脚趾头都露出来了,那都无所谓,还穿一套灰军装。
彭雪枫履行了对林颖的承诺,没有把她调到自己身边工作,结婚两天后,他们分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后来,彭雪枫的战友瞒着他要把林颖调到他身边,遭到了夫妻二人的拒绝。
结婚三年,林颖和彭雪枫聚少离多。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收复被日军占领的河南下邑八里庄的战役中壮烈牺牲,而此时,林颖正怀着五个多月的身孕,为了她能顺利分娩,四师的领导决定向林颖隐瞒这个噩耗。
林颖:他们就瞒着我,我就到路东去,就是淮南,二师、军部所在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他们说要我去那儿生孩子,比较安全一点,他九月份牺牲的事,一直瞒到第二年一月份才告诉我。
当时,四师的领导以“雪枫”的名义给林颖发来平安电报说:部队在打胜仗,他很好。
林颖:这个是张爱萍做假的,用假电报给我,我以为彭雪枫给我打电报来了。
彭雪枫牺牲三个月后,林颖生下了她和彭雪枫唯一的儿子晓枫。1945年的1月,孩子刚满月不久,林颖满怀欣喜盼着一家三口的团聚,而她等到的却是彭雪枫的灵柩。
林颖:开追悼会时好多老百姓都戴孝啊,穿着白衣裳啊,包括老头老太婆到他的棺材前面去悼念,去哭。
1945年2月2日,淮北的老百姓一万多人,在大王庄彭雪枫的灵柩前,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天地同哀。在离淮北几千公里外的延安中央大礼堂,同时举行了追悼彭雪枫的大会,毛泽东还亲笔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林颖至今珍藏着彭雪枫写给她的80多封信。林颖为当年没能更多地照顾好他而感到深深的内疚。
林颖:我和他结婚三年,我们在一块相处不到半年,所以后来我想我对不起他,谁知道他会牺牲了。
1988年,彭雪枫牺牲44年后,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3个军事家之一。
内容摘自《回望硝烟》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编辑制作:徐璐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