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路特色街市退出上海城市版图

2015-07-18信息快讯网

惜别东台路——又一特色街市退出上海城市版图-信息快讯网

得知东台路即将动迁,来此淘宝的中外游客拿着店铺里的老门牌留影。

惜别东台路——又一特色街市退出上海城市版图-信息快讯网

搬迁日期越来越近,不少店主开始装箱退场。

惜别东台路——又一特色街市退出上海城市版图-信息快讯网

遇到投缘的客人,阿亮会邀他们坐下喝杯茶,做生意、交朋友两不误。

惜别东台路——又一特色街市退出上海城市版图-信息快讯网

阿亮翻出几张照片,得意地说那是纽约时报记者当年给他拍的。

东台路,“新天地”附近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两边是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式里弄,二三层高的老房子红瓦灰墙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似乎在努力唤起这座城市的记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东台路陆续有人破墙开店,路边投摊,租户多以经营明清瓷杂、朱金木雕、钟表相机、文房四宝为主,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成市。

东台路古玩市场自形成以来便以“奇、特、怪、稀”著称,品种齐全,有着别处寻觅不到的各具特色的古旧工艺品,吸引了众多古玩收藏者,一度获“北有琉璃厂,南有东台路”之美誉,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不仅上海本地人爱逛东台路,不少外国游客都指名要来此淘宝,其知晓度与外滩、豫园齐名。

但近年来,这里的古玩生意日渐呈现萎缩迹象,成交量更多的是工艺品、创意品,昔日繁华不再。今年年初,市场北侧的大半与其周边老小区一起被列入旧区改造动迁计划,由来已久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宣告这条延续了30多年的古玩街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淡淡的无奈和忧伤之外,另一个话题又一次被提起,像东台路这样有历史、有特色的街市不仅是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实际上也已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政府在着眼旧城改造、功能转型的同时,能不能给这些已经“生根”的文化形态以合适的生存空间,让“上海味道”保留得更完整、更纯正些?

陶锡亮,人称阿亮,在东台路经营89号店,以卖紫砂壶和小杂件为主。阿亮热情好客,曾担任卢湾区个体协会理事和东台路个体协会理事长。他1988年底到东台路做古董旧货买卖,起先只是摆摆摊、练练手,后来租下东台路61号,1992年10月又从老宁波媳妇手上花3万元买下现在的89号店,同年辞职正式下海。

“时间过得真快!”阿亮感叹道,“一眨眼26年过去了,我经历了东台路最辉煌的时候,也看到它渐渐走向平庸。过去曾天天混在一起做生意的朋友,有的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发展,有的改行做起其它生意,有的已经离开人世……现在东台路也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真有点惋惜和留恋,毕竟这里留下了我人生最难忘的日子。”

已经签了动迁合同的阿亮和往常一样,一早开门做生意,照例摆上喝茶摊子。爱好收藏的朋友都喜欢到他的铺子里喝茶聊天,交流经验。遇到投缘的顾客,阿亮也会邀他们坐下一起喝杯茶。他说生意要做,朋友也要交。

问起在东台路的这段日子最让他得意和痛苦的事,阿亮不假思索地说:“最得意的事有两件:一是放在店铺里的那块铜牌,是市里发给我的‘上海市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这是对我做人做事的肯定,也是我做生意的金字招牌,整个东台路找不到第二块!二是我曾在1992年底花500元收进一只东汉玉琮,不久我以一万元价格卖出,大赚了一笔。不过,最痛苦的事也是因为这块玉琮,卖出后两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只玉琮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被人以50万港元拍走,我一看图片,这不就是我收进的那只玉琮嘛,这种后悔至极的心情无以名状。不怕你笑话,我一连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后来我想明白了,人生哪有这么多好事让你独享,我毕竟把玩过拥有过,可以了,人要知足!”说罢,阿亮狠狠地喝了口茶。

望着阿亮的身影和日渐凋敝的东台路,我也感慨万千。市场消失容易,但挥挥手说再见却不这么简单,尤其对那些曾在这里留下过美好时光的人来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