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秃山到青山的蝶变——广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现发展生机

2018-11-27信息快讯网

从秃山到青山的蝶变——广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现发展生机-信息快讯网

新华社南宁11月27日电 题:从秃山到青山的蝶变——广西石漠化治理10年再现发展生机

新华社记者董振国、何伟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广西石漠化地区涉及数十个县区,有近一半贫困人口长期在此生活。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在石头缝里“抠”出脱贫产业,带动一大批群众脱贫致富。

秃山变青山 石山披“绿装”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号称“石山王国”,人均耕地仅0.7亩,是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初冬时节,记者乘车从都安县城出发,在山坳里走了近两个小时,来到下坳镇加文村,看到山上依然一片绿色,漫山遍野种着核桃树、山葡萄等。56岁的村民蒙绍亲说:“10年前山上都是光溜溜的,一点绿色都没有,现在山上种了核桃树,农民用上了电和煤气,也不再砍柴烧了。”

“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禾苗田中旱,吃水贵如油。”这是广西大石山区的生动写照。喀斯特地区地表难以蓄水,加上一度乱砍滥伐,许多地方山秃了,泉水、溪流难觅踪影。

“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最大的障碍是缺土缺水。”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核桃树耐旱耐瘠耐寒,有利于恢复水源涵养能力。

蒙绍亲说,政府支持发展核桃种植,给予良种、有机肥和人工费等补贴,一棵核桃树大约补贴15元。他家在荒山上种有3亩核桃树,挂果后将是家里的“摇钱树”。

石头缝里“抠”出脱贫致富产业

大石山区如何实施造林绿化发展生态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努力破解的难题。广西2008年开始实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等重大工程,探索出“猪—沼—果”等多种生态农业治理模式、种养与培育后续产业相结合的治理开发模式。

天峨县经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披上“绿装”。2017年年底天峨县森林覆盖率达79.93%,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增强。天峨县委书记陆祥红说,好生态成了天峨的金字招牌。在呵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还培育开发特色水果种植、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都安县下坳镇加八村第一书记覃清鸼说,因为土地严重石漠化,过去村上没有产业。通过大规模实施植树种草,不仅生态环境好了,还发展起脱贫产业。目前村上通过“贷牛还牛”模式养殖肉牛48头,种植核桃1800亩,山葡萄已挂果200亩,基本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

近年来,大石山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都安县创新推行生态种养模式,发展“贷牛还牛”“贷羊还羊”等精准脱贫产业,同时带出粮改饲、屠宰、加工、物流、冷链等产业,探索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销无缝衔接的扶贫产业发展新路。

“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和粮改饲等项目,原来一亩地的产值翻了3倍以上。”河池市副市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说,“人下山、果上山、羊入圈、药盖石、水蓄柜、草绿地、土保持、民致富”措施,让都安找到了治贫兼治石漠化的可行路径。

“既是一场产业革命,也是一场绿色革命”

位于典型石山区的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几十年坚持造林绿化,目前山上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产业也发展起来。

村民介绍,当地植被上世纪5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60年代村民开始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桑”立体生态发展模式。在外创业多年的李荣光和村里几名党员商量,决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经过努力,弄拉生态旅游产业火起来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成员有150人。2007年弄拉屯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7年达到1.9万多元。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成了弄拉景区的“上班族”。

在广西石漠化片区,通过有效推进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林下经济、长寿养生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蓬勃发展,部分地区石漠化得到遏制,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既是一场产业革命,也是一场绿色革命。”自治区扶贫办项目处处长邓妙宏说。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网络强国"|40年40组关键词
灾难日又来了!多项研究显示:2100年或并发多种气候灾害
坚持发展导向,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评论员观察)
引领开放合作潮流 开启共同发展新程
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引发国际人士热烈反响
向阳花木易为春——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江苏徐州发首个房产证
“有了阳光、空气、土壤,发展就要靠企业自身”——四位民营企业家畅谈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发展
治理城市“犬患”还需形成文明共识
筷子,我们中国人这样看:它有3000年的文献史,更有5000年的文化烙印
广西 传统产业点燃创新引擎(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醉美”的河流 世界的漓江——广西桂林漓江唱响生态文明建设强音
边疆变前沿 开放激活力(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广西构筑开放发展大格局
【广西60年】为广西的这些“NO.1”点赞!
山歌声中听广西变迁
北大原校长林建华:过去20年中国科研和学术水平提升了20倍,但都是资源驱动。现代大学内部治理问题不解决,不可能有一流大学。
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
【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防城港:从边陲小镇到联通东盟的国际门户城市
京华风景线|展现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8世纪的古代丝路文明“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亮相国博
徐州经济开发区成为台企集聚发展新高地
【图解】从吃穿看改革开放40年:农村吃蛋增10倍,城乡买衣服增40倍
为在大海中搏击调制适宜“盐度”,徐汇区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条”
欢迎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将中医药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重庆 内陆开放“闯”出来(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60华诞特别报道之改革开放篇:潮起八桂海天阔
和睦相处一家亲 携手并进谋发展——广西民族团结发展观察
广西“旅游+文化”好戏连台——山水风光唱新歌(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文汇时评 | 构建党建引领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最近一个月,校外培训机构整治重拳频出,一记比一记狠!教育部: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专项治理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因地制宜 走出特色脱贫路
首例违反机动车噪声治理新规案被查处,上海交警查获一辆大排量非法改装二轮摩托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