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岛上,村民争当“民间河长”

2018-11-30信息快讯网

生态岛上,村民争当“民间河长”-信息快讯网

俯瞰崇明怡人生态环境。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宅前屋后相依相生的池塘河道如何治理、维护?崇明区有自己的妙招——“全员治水”,鼓励村民自觉参与消除黑臭和劣Ⅴ类水体,并为治理效果打分把关;各级河长巡河、下河、治河,设立专门的“生态检察官”和“河道警长”,实践“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河长治水”治水理念。通过多方努力,截至目前,崇明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已完成约96.4%,提前完成2018年度将劣Ⅴ类水体占比控制到25%以内的目标任务。

崇明区共有16144条段河道,其中87%左右分布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宅前屋后。这些村级河道和泯沟也是黑臭、劣V类水体重灾区。在消除黑臭水体时,工作人员遇到很多困难: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强行进入可能造成宅间路面损坏、沟河塌陷;另一方面,河道水质污染主要原因就是沿河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沿河构筑物等因素,与村民日常生活、耕作息息相关。

为破解这些难题,崇明区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鼓励村民自治参与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形成  “全员治水”模式:群众扛起铁锹、锄头、箩筐等工具,积极疏浚河道,主动配合拆除沿河鸡鸭笼舍等。与此同时,崇明区河长办规定,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的考核办法、验收流程,均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价。

为了长效保持河道水质,崇明还积极探索河道养护分段承包责任制等模式,鼓励村民以自治模式参与河道长效管理,越来越多居住在河道周边的农户等热心村民签约成为“民间河长”。崇明区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补助积极养护河道且日常养护效果较好的村民,确保护河村民切实得到实惠。

水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治水护水没有局外人。崇明区还探索建立“生态检察官”派驻区河长办,建立五级“河道警长”体系,设置266名河道警长,保障依法治水。未来,崇明区将坚持源头截污治污,通过活水补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方式,消除黑臭、劣V类水体;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在全区营造“河长带头、村民自治、全员治水”的良好氛围。


作者:记者李静
编辑:孙欣祺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