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白族古镇里的美国“村民”:我有一个中国梦
1989年,林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学位,他在那里进行了一场演讲,名字叫《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梦》。
他的中国梦就是凭借自己的能量把他热爱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理解这种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它的无限魅力。
在苍山、洱海的环抱中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一片欢乐祥和
田间的稻谷一望无际,满眼金黄
民族歌者放声高唱着一支小调
跟着歌曲的节拍,村民们跳起白族特色舞蹈
色彩斑斓的刺绣头饰也随着舞动而摇摆
人人脸上都挂着一抹简单的笑意
在尽情唱跳的人们中间,
有一位特别的“洋村民”格外显眼
他就是来自美国的林登
十年前,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林登和妻子决定卖掉美国的房子,定居大理喜洲
(林登和妻子关宝玉)
十年后,他说,希望这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中国。
这位美国“大叔”和中国的故事,要从1983年开始讲起。
那时候,林登刚大学毕业,开起了一家小型地毯清洁公司,整天开着小面包车四处接一些零工。
那天,他在一位教授的家里做工,恰巧那位教授刚刚从中国回来,带回了一面五星红旗,教授指了指墙上的世界地图,“小伙子,你能帮我把这面红旗插在中国的位置上吗?”
正是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沉默——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中国在哪里。
此后,林登便决定到神秘的东方去看一看。
一年后,他申请到了奖学金,来到北京读书。
“中国给了我另一种生活。”结束课业,回到美国,林登的心却一直惦念着在中国的所闻所感,他已经深深地被这个地方吸引。
游历一百多个国家之后,林登和妻子还是选择回到中国,留在喜洲。
(年轻时的林登夫妇在云南)
2004年,林登夫妇租下白族古宅杨家苑,细细修缮了一遍改作客栈,更名为喜林苑。四年后,他们卖掉了美国的房子,定居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至今,已有十年。 客栈的收入,被夫妇俩投入教育、文化类项目,将喜洲的文化带到更广的人群中去。
(关宝玉和外国游客正在练习书法)
十年间,他们为喜洲做了很多事情。
开办文化节,给村民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在一歌一舞之间,展现出白族特有的逸彩;开展国际教育项目,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学习传统手工艺;开设青少年影像工作坊,帮助同学们拍摄白族文化的影片......
(影片《白族的灵魂》)
杨晓娟、杨佩杰就是影像工作坊的学员,她们共同拍摄的电影《白族的灵魂》入选了全美高中生电影节。两位学生想通过这部表现传统扎染工艺的影片让全世界了解白族,看到白族文化的闪光点。
杨晓娟
希望其他民族的青少年也能去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我们一起推动中国的文化走向国际。
杨佩杰
以后,我想带动身边的同学、家人、朋友也来做这样的作品,传播白族的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白族人的责任。
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白族文化吸引,慕名前来。
(外国游客在喜林苑院内打太极)
走在喜洲镇里,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老外”来到这里,和当地村民们一起high。各个国家的人们聚在一起,打太极、写毛笔字、学做喜洲粑粑、体验扎染......
林登夫妇的两个儿子从小也都在喜洲长大,他们和村民一起聊天,和白族的小朋友们一起爬山、踢球,放肆、欢乐地享受童年。
“我想,我必须要带他们来中国,这将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体验。”
(林登夫妇和孩子们)
有很多人问他,是什么吸引着你扎根在中国?答案是四个字:中国文化。
他说:“中国的文化中,最美的还是这里的人们,无论我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帮助我、包容我。虽然我是一个外国人,但他们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中国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应该有更多人欣赏它、尊重它、保护它。”
“嘿,金花!”如今,林登和村民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像是老街坊一般,他也早已融入喜洲的生活,成为了一个本地人。
在村民们眼里,林登就像是喜洲的“老村长” ,默默地为白族文化的传播而付出着。这位人们口中的“老外”已经拥有了一颗“中国心”,未来,继续竭力传播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中国已经像我的家一样了,我希望一辈子都不用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