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2018-11-30信息快讯网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国产电视剧60年的发展史(特别是在1990年代后),有三类剧集创作,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常盛题材:年代戏、都市戏和古装戏。其中,古装戏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于今年下半年重新刷出了一波存在感。我们不禁要问:三足鼎立之下,“古装戏”为什么始终占据国人电视内容消费的主流?

“古装剧”并不是一个明确、独立的类型概念。严格意义上,它属于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创作环境当中被“人为”壮大的一种历史剧题材。尽管今天的古装剧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被归纳进历史剧的类型当中,但它的由来却是从历史剧开始发轫的。

历史剧的创作主调,在中国电视剧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能找到可循的明晰线索。一是因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为文艺创作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养料。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可以入题的历史素材既是最丰富的,也是最有差异化的;二是中国历史的变化图景,同样是文明演进的具体缩影,“以史为镜”是一种理想的创作手法,更是一种关乎“现实主义”的创作力度。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由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能被中国观众反复玩味的往往是“历史剧”。如《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典型朝代叙事,遍及中国主要的历史叙事时空,留下了无数让人难以忘怀的荧屏记忆。

历史剧强调“正史”,这意味着电视剧的文艺重构要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充分还原再现历史的背景下展开,这显然与今天包裹在泛娱乐思潮下的“古装剧”潮流截然不同。对历史教训的回顾,对文明与扩张的反思,都能在这些经典历史剧的角色形象中找到相应的寄托。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而历史剧后来的转向,其实也从这里开始。

1990年代以降,伴随中国社会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历史剧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的变化趋向,“古装剧”呼之欲出。一系列解构和重构不断发生,首先就是戏说和传奇的手法广泛运用于创作之中。以《戏说乾隆》为开端,后来的《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后现代”历史剧均以意想不到的关注度走热,成为彼时最具观众基础的剧集品类;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其次是叙事场域的偏移,同样是围绕古代帝王的讲述,一个有意思的“古装剧”现象就出现了——后宫取代庙堂成为空间重心,伦理秩序之思取代权谋之辩成为叙事重心。反映在今天的荧屏上,就是“如懿”们成为近些年的主调,而女性也成了“以史为镜”的又一全新载体。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从历史剧到古装剧的分野,无论是否得到主流创作界亦或评论界的认可,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现实。我无意于探讨两种类型的创作孰优孰劣,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审视电视剧文化的侧重点迥异。

但需要承认的是,“正史”的价值和意义确实在流行古装剧叙事中被不断陷落,而受到无代际、无阶层差异喜爱的古装剧,也客观上盘活了国产电视剧至少近二十年的发展,不断引发追剧热潮。

“康熙王朝“终敌不过“如懿”?正史剧的价值正在宫斗剧爆款中消解 -信息快讯网

古装剧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并且构成一种无差别的流行,已然是一个特定“结构”下的特定结果。相比历史剧的审慎,今天的古装剧外延更丰富、视角和手法也更灵活。虽然有不少人扼腕电视剧最珍贵的品质正在慢慢淡化,但推崇“历史感”而非“历史”的古装剧,也确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作者:何天平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