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40年

2018-12-08信息快讯网

我家的40年-信息快讯网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为自己能够生活和成长在这个发生巨变和腾飞的时代而感到庆幸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把父亲从遥远的新疆乌鲁木齐送回了贵州。

15岁的时候,胸怀鸿鹄之志的父亲精神抖擞地离开家乡的青山秀水,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并从此扎根新疆。在辽阔的大西北,年轻的父亲响应新疆军区的号召,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当时人迹罕至、寂静荒凉的水磨沟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父亲他们战酷暑、斗严寒,开山劈石,伐木修渠,建窑烧砖;睡地铺、吃杂粮,节衣缩食,昼夜奋战在工地。仅仅用了13个月,父亲他们用双手建起了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的厂房和宿舍,为新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大西北的风沙与暴雪中,从一位少年成长为一名男子汉。即便是后来回都匀探亲时认识了母亲,并于1965年结婚后,父亲都远在异乡工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上世纪70年代末,我12岁那年,因要照顾我们兄妹俩上学读书和生活,在新疆工作了27年的父亲离开他已经生活习惯了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战友,告别他留下一串串青春脚步的工厂,调回家乡都匀,仍然从事纺织工作直至退休。我们一家终于能够团圆在一起。

1981年我们村里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激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结束了集体“大锅饭”吃不饱的局面。包产到户的当年,父母亲看着粮仓里那几百斤黄澄澄丰收的稻谷,激动得几夜没合上眼,由衷地感叹:还是包产到户好啊。

1988年,经过将近10年的辛勤劳作,家里有了一些积蓄。父亲母亲开始商量,准备建一幢砖混结构的水泥楼房,告别那幢解放前修建的几十个平方米的木房。说干就干,那年春节过后,父母亲买水泥、钢筋、砖等材料,请水泥工砌砖,木匠打门窗……那段时间,全家都沉浸在无比兴奋的激动之中。当年初秋,当一幢二层楼高,160平方米的小“洋楼”终于雄赳赳地伫立在我们村口时,生活在这栋房子里,彼时年轻的我感受到了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1998年,年过三十的我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品尝到了爱情的甘美。五一劳动节那天的婚礼,让我刻骨铭心,一生难忘。辛苦操劳一生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为我的婚事忙碌的身影,我眼里的泪花直打转。那天,我对新婚妻子说:“琴,这一生我们要风雨同舟了……”

时光飞逝,光阴似水,转眼又一个10年过去了。我和妻子这时已经离开父母修建的那栋两层小楼,搬到城市中心来居住了。当初搬来时,一到周末,虎头虎脑、阳光健康的儿子就对我和妻子嚷嚷:“老爸、老妈,我要去爷爷奶奶家玩!”儿子在小楼那边生活了8年,他的许多小朋友都在那里。我发觉,离开了高楼大厦的儿子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撒欢儿得不得了。也许,那里是他心中的一片大草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才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沃野;关在高楼大厦里,反而扼制了他纯真活跃的天性。

儿子慢慢在成长,但是他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完全不一样。基金、炒股、彩票、金融风暴等字眼都是孩子时常挂在嘴边的词。“怎么办?”妻子问我。“顺其自然吧,好好地引导就行了。”

2018年7月24日,是儿子的20岁生日。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专程去一个时尚餐厅过了个简单快乐的生日。那天我们仨谈了很多,但谈得最多的还是儿子的大学生活故事和未来的规划。12年间仿佛在瞬息之间,从孩子背起书包欢欢喜喜、蹦蹦跳跳地进入小学,上初中、高中,成为我们家族第一个考上名校的大学生。我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为此努力地去学习,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40年来国家的重大变革,直接地影响到我们每个家庭。时代发展了,观念也不一样了。每个人认知社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父亲15岁入伍第一次离家,远赴新疆;我17岁孑身一人第一次离家,赴北京求学;儿子19岁去上海读大学,由一个不懂事的懵懂孩童,成为一个阳光向上的青年……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为自己能够生活和成长在这个发生巨变和腾飞的时代而感到庆幸。到了我们的孙辈,那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杨启刚)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