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静悄悄的流行病”你了解吗

2018-12-10信息快讯网

骨质疏松症:“静悄悄的流行病”你了解吗-信息快讯网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该人群常因骨质疏松导致脆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作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其实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在理解骨质疏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骨骼的细胞组成。骨骼中的细胞共有四种: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衬细胞。骨细胞包埋于基质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衬细胞主要存在于骨表面,在骨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形成,俗称“造骨头细胞”;破骨细胞的功能相反,负责骨吸收,俗称 “吃骨头细胞”。两种细胞经常处于“斗争”状态,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

六大因素引发骨质疏松症

营养因素

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

运动和废用因素

药物和疾病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为何会发生骨质疏松?科学家研究发现,有六个主要因素,对此影响颇深。

第一是营养因素。青少年时期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与成年期的骨峰值(人一生之中达到的最高骨量,又称为“峰值骨量”,一般在20至30岁)直接相关。钙或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骨吸收增加。同时,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和磷的吸收,使骨基质矿化受损。长期蛋白质缺乏会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骨质疏松症就会提前出现。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时期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并加强运动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峰值骨量。

第二是内分泌因素。女性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缺乏;男性则在60岁左右,睾酮水平出现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这两类人群。

第三是遗传因素。年轻时期峰值骨密度的高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流失的速度,以及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均与遗传因素相关。不同种族人群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病率存在差异:骨质疏松好发于白人,其次为亚洲人,黑人较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后代,峰值骨量可低于同龄人;有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史的患者,其后代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第四是运动和废用因素。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者,骨密度高。老年人性激素缺乏、活动减少、力学刺激少,肌肉萎缩,骨量也相应减少。同时,老年人因肌肉减少、平衡协调能力差,容易跌倒,若同时伴有骨量减少,则易发生骨折。罹患脑卒中等慢性病需长期卧床者,骨量丢失更快,更易发生骨质疏松乃至骨折。

第五是药物和疾病因素。最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这类药物(如泼尼松)可直接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同时可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率,并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此外,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肝素等抗凝药,甲状腺素片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此外,内分泌代谢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第六是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吸烟、饮酒、户外活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静悄悄的流行病”你了解吗-信息快讯网

最常见的后果是发生骨折

较高的致残、致死率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沉重的经济负担

当你罹患了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后果是发生骨折。这类骨折常在轻微外力下发生,多因在家中卫生间或厨房滑倒等引起,有些严重者打喷嚏或咳嗽,即可导致胸椎、腰椎或肋骨骨折。

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还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其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高达20%;而在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症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如脊柱骨折会导致驼背畸形等、髋部骨折会导致卧床不起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一点则是经济负担重。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治疗费用较高,会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性骨折有三个特征

性别差异大

骨折愈合速度慢

手术难度大

骨质疏松性骨折,即俗称的“脆性骨折”,是指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后发生的骨折,大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骨折易发生在三个部位:髋部,包括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是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胸椎及腰椎,椎体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桡骨及尺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三个明显特征:性别差异大。女性在50岁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大多数男性多在65岁以后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全球72%的髋部骨折发生在女性,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这与女性的低骨量和跌倒发生的高频率密切相关。骨折愈合速度慢。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老,钙营养水平、维生素D水平较低,活动量减少,故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愈合一般较慢。另外,骨折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不仅会加重钙质流失,影响骨折愈合速度,也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难度大。尤其是发生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由于骨质疏松症会导致皮质骨和松质骨疏松,手术时髓内钉固定难度很大,容易引起手术失败,即使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难度也极大。

骨质疏松症可以提早发现

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可以提早发现。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准确度和精确度均很高,主要测量腰椎第1至第4节和左侧髋部的骨密度,哪怕每年骨密度只下降1%也能监测到。而且,检测一次骨密度接受X射线量非常少,相当于一张胸部X线摄片的1/150,除了孕妇不适宜之外,其他人均可检测。由于骨密度越低,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建议50岁左右女性和55岁以上男性做一次相关检测,可及早发现是否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除了适当检测,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也应该警惕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立及行走有困难。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常见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作为慢性病治疗过程较长

如果50岁后没有发生过脆性骨折的病人,一般治疗为1至3年;如果发生过骨折的,治疗一般为3至5年

当前有很多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或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药物,这些药物能显著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同时还能缓解骨痛,改善活动功能。治疗药物有口服、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剂等,用法有口服每周一次、每年一次静脉滴注等。这些药物均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而且以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病,治疗过程也较长。如果50岁后没有发生过脆性骨折的病人,一般治疗为1至3年;如果发生过骨折的,治疗一般为3至5年,所以切忌半途而废,贵在坚持。同时,每3到6个月检测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以及骨转换指标。骨密度一般在治疗后一年检测一次。治疗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预防跌倒。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委)

>>>相关链接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给出“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患者单位体积内骨矿物质减少,正常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就像大树被白蚁蛀空,轻轻一碰就会断裂。由于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

食疗药膳

补钙家常菜

山药、芝麻是常见易买到的食品,中药材记载均有补气、抗衰老的功效,家庭可常用于食疗点心菜肴配伍。芝麻是补钙  “高手”,每100克白、黑芝麻含钙量分别为620毫克和780毫克,是同等重量牛奶的六七倍,而山药则有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

★补钙山药蛋

【基本配伍】鲜山药100克、黑芝麻粉30克、糖适量。

【制做方法】鲜山药去皮(洗净也可带皮)切块蒸熟,临吃时蘸取芝麻粉即可。

【成品特点】山药酥烂,芝麻香甜。

【药食功效】补气健脾,协助补钙。

【服用时量】可分两次服完。

【宜忌注意】阴虚便溏者慎用。

★益气芝麻粥

【基本配伍】党参15克、鲜山药50克、粳米100克、白芝麻粉30克。

【制做方法】党参煎汁备用。粳米洗净煮粥近稠时,加入蒸好的山药块、党参汁。临吃时加入芝麻粉。

【成品特点】粥米香稠,山药酥糯。

【药食功效】益气生津,健脾养胃。

【服用时量】可同时供2-3人食用。

【宜忌注意】若给儿童食用,需将山药打成山药粉。

(上海市中医医院供稿)


作者:章振林等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