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医患本是战友 默契最是可贵

2015-07-25信息快讯网

【新民晚报·新民网】昨天,本报刊发了《京沪17位名医发表尊医宣言》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读者、网友热议,其中不乏医务工作者。大多数医务人员表示,虽然医患环境有许多需要改善的方面,但是,他们仍然对医生这个岗位无怨无悔。

遭遇不理解仍不退缩

不少医务人员坦言,在工作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压力,其中确实有来自患者的不理解。“尤其是在急诊室、抢救室值班,这种不理解发生的频率更高。这也难怪,看急诊、等抢救的患者本身就痛苦,心情可以理解。”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科医生小史和丈夫都是从医近10年的年轻医生。小史坦言,她也曾遭遇过来自病人的威胁,遇到过不肯排队的、拿电话机砸人的野蛮病患,“我也害怕过、委屈过,但是,病人出院时一句真心的道谢就让我立刻满血复活。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职业,我还是会选择做临床医生。”

和小史一样,上海一家三甲医院骨科医生小许也是一名80后医生。“无论是同事还是同学,坚守岗位的仍占大多数。尽管社会压力很大,但我也是一如初心,治病救人。”小许开玩笑地说,年轻医生工作性价比不高,付出不及回报,加上医患矛盾激烈,确实会对他的情绪带来影响。“但是我忘性大,不会一直想着。”

尊重需要医患共努力

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他们都认为,医患矛盾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网友“Hazel王小晨”说,尊重在医患之间应该是双向的,想要在任何专业求精,过程都是很辛苦的,不只是学医。网友“白帝随龙”认为,尊医,彼此尊重即好,医生不要因专业所长而冷对病人,患者也不要把苦闷发泄到医生身上,医患本是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共同抵御疾病的侵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四学生周亦凡是“医二代”。他说,可能很少有医学生会不受现在社会环境影响,他也会偶尔迷茫。“坚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总可以找到正能量来支撑你。极端的个例总会被放大,沉默的总是大多数。花了一个上午等加诊号毫无怨言的患者是沉默的,买了夜宵留给值班医生的患者是沉默的,上手术台前说自己的命交给医生了无论怎样都不会怪医生的患者是沉默的,而医生大多数时候更是沉默的。这种不被夺人眼球的新闻夸大的默契,因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才是医患之间战友关系最赏心悦目的一点。” 本报记者 马丹

相关链接

“尊医宣言”不忘初心

卢慕峻(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生需要很多终身的学习,可能要值夜班,很多付出。但我走上这条道路无怨无悔。

李云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医生也是人,他很多时候也有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但是,它(当医生)会让你感觉到你的人生没有白活。

宋冬雷(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我相信医患最终还是能够走到一起。

郑伟(北京和睦家医院 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有人说,我孩子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遇到您。

韩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哪怕就三个字“谢谢您”,这一天心里就特别舒服,感觉很好。(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