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茨从此一蹶不振。
而在这之后,他对于青蛙眼睛的研究结果更是将他推入绝境——大脑和神经元的关系异常复杂,并不能用纯粹的逻辑来回答。这完全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皮茨与莱特文曾合作研究青蛙视觉与大脑的联系
蛙眼实验显示,纯粹的逻辑、纯粹以大脑为中心的思想观是有极限的。自然选择了生命的杂乱而非逻辑的严谨,这可能是皮茨难以理解的。但他预见不到他对于生物学大脑的观点虽然没有得到推广,但却推动了数字计算、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方法、以及所谓的联结主义心灵哲学。但在他自己的想法里,他已经被打败了。
后来,皮茨失去了对研究以及对一切事物的热情。当他被授予博士时,他拒绝在文件上签字。
他把博士论文和所有笔记与论文一起烧掉。这些是他多年的成果,其重要性使每个圈内人士都翘首以盼,但都被他全部烧掉了,无价的信息化作了熵和灰烬。
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心灰意懒的皮茨与酒精相伴,于1969年死于酗酒的并发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皮茨与麦卡洛克建立了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他们将精神医学的方向从弗洛伊德式的分析转到思想的机械论的理解,他们展示了大脑是进行计算的而心理活动是信息的处理活动。同时,他们还展示了机器可以进行计算,这为现代计算机的架构提供了灵感。因为他们的工作,历史上这段时间内神经科学、精神医学、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以及人工智能是统一的,这实现了莱布尼茨最先提出的理念:信息是人类、机器、数字以及精神的通用“货币”。表面看起来迥然不同的世界的各种成分——大块的金属、脑中的灰质、纸上的墨痕,在深层次上都是可相互交换的。
作为当代的吃瓜群众,我们除了惋惜也无能为力,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名单里,从此不会有皮茨。
也许在某个平行宇宙中,维纳和皮茨可以一直愉快地合作,提前几十年发展起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也许在今天,无人驾驶和各种自动化设施早就普及。
然而,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并没有这个“也许”。
只希望,当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便利的时候,大脑里有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稍微一放电,闪过这个发光的天才,他的名字是沃尔特·皮茨。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机器之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