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2018,人民日报头版没少给上海好看
2018将秒成历史,2019呼啸而来。世界风起云涌,中国奋楫者先,大江大海、百川归一的上海,有哪些关键词值得记取?都知道人民日报头版“寸土寸金”,这块“黄金宝地”都给了魔都哪些好看值得盘点?
“上海是年轻的,风华正茂的”,在2018年年尾,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这样描述上海——这座开埠不到200年的城市。
人民日报持续向中国、向世界刷新着年轻的上海,“年轻就是用来奋斗的,就是要敢于冲锋的”;刷新着“激荡人心的上海发展新传奇”。
关键词一:大调研
《上海:大调研催动改革再出发》——2月8日1版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
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比差距找短板。
梳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务实。
不预设主题,到基层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既问需也问计,在化解矛盾中促和谐稳定,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关键词二:抓落实
《奋进新时代 加劲抓落实》——3月20日1版
基层干部担子重、难题多、压力大,办法更多。
“抓落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轻重缓急有章法。”
“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怎么办?
面对本领恐慌,“有能力才能解压力,光靠看文件、学书本还不够,必须干中学、学中干。”
上海的秘笈,就是善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
关键词三:浦东开发开放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国际人才越聚越多》——4月17日1版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上海故事不断出新。
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
28年来,浦东新区书写一个又一个第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浦东已形成一大批硬成果,国际人才纷至沓来。
《传奇浦东:开放的先行者》——9月17日1版
长江巨龙般奔向太平洋,“龙头”入海处,向南垂下一条“龙须”——黄浦江,将大上海分割成浦西、浦东。
“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美国中学生说。
百年中,浦西与浦东,有两则跨度同为28年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人从上海石库门走出,到走进北京中南海,仅仅28年;浦东从一片阡陌变身国际化城区,也仅仅28年。
两段传奇,都在印证中国共产党人的非凡能力。
《浦东新区:制度创新成就跨越式发展》——9月19日4版
新浦东的“高大上”,其来有自。
浦东的起步,在敢于走出政策洼地舒适圈,用“三不”赢得先行先试资格。
浦东的辉煌,靠的不是闯“红灯”,而是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必须于法有据
浦东的价值,在于发现瞄准国际通行规则,可以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浦东新区:改革开放,让城市更有温度》——9月25日1版
上海媒体曾历数城市建设等方面几个全国“倒数第一”:人口密度之大,全国之最;人均绿化面积,只有一张报纸大小……黄浦江上没有一座桥,浦东孤悬乡下。
而今,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已达36平方米,黄浦江上大桥、隧道飞架穿梭。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20余座隧桥互通,浦东与浦西早已融为一体。
浦东的开放,大大延展了上海的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上海人心气舒展了。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加速改革 市场迸发活力》——10月11日1版
1990年,浦东的GDP仅为60亿元,2017年已上升到9651亿元,年均增长达15.1%。
浦东占上海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约1/12提升到近1/3。
浦东经济的迅速崛起,政府不断自我改革是重要原因之一。
顺应大战略、大市场的需求,主动调整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角色,是浦东新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提速》——6月5日1版
多年的“断头路”通了。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了。
长三角一体化激活了。
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始于协作机制创新,抓手则是发展规划的一体化。
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旨在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上海 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5月11日1版
身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上海在自贸区建设、科技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区域协作等方面勇往直前。
以创新高效的“上海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设计。
上海自贸区建设不到5年,“朋友圈”不断扩大。
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五大自贸区贯穿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先进区后报关”等改革热词同频共振。
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自上海溯江而上复制推广。
关键词五:一网通办
《上海:办事创业 一网通办》——8月2日1版
“一网通办”,叫响全国,首倡者正是上海。
革新政务服务,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把‘一网通办’作为重要抓手,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网通办”的标准正在形成,成为各部门各区的工作模式: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关键词六:扩大开放
《上海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6月28日1版
上海故事不断出新,改革开放再出发。
新时代,新规划。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顶级全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增强核心功能。
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上海出台扩大开放100条》——7月12日1版
上海向世界最新呈现的,是开放100!
《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出台。
方案涵盖金融、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方面20项任务,100条举措。
上海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联动推进。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 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访上海市委书记李强 5月15日2版
坚定不移深化做透改革开放的文章,坚持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来确定思路、明确重点。
上海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股子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锐气。
要把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坐标,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
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虚心学习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我们才能变得更好。
关键词七:科创中心
《上海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心》——9月16日1版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之重器集纳地。
“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设施,成为国际著名“创新引擎”。
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医院和企业等近500家单位发表论文4000多篇,多项科研成果为破解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毒难题立下大功。
上海先后出台科创中心建设22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人才政策30条、扩大开放100条等政策法规,激发了磅礴的自主创新活力。
关键词八:进博会
《共赴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11月4日1版
上海今年搭了一个大舞台,进博会——“开放的上海等你来”!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3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16万采购商亮相。“朋友圈”不断扩大。
上海这个世界会客厅发布官宣:“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宾朋会聚,万商云集,共赴一次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共享一席开放融通的贸易盛宴,共谱一曲活力澎湃的恢宏乐章。
《进博会,展现一流开放水平》——11月4日1版
这个时刻的上海,象征着世界一流的开放水平。
各国新锐、时尚品正蜂拥而至。
来自加勒比海的美酒、苏伊士运河之滨的棉纺织品、丹麦的奶粉;刚和上海签下超级工厂的特斯拉,送来了最新新能源车型;还有来自斯洛伐克的会飞的汽车……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迎来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16万采购商参加企业展。
《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实现共同繁荣进步》——11月7日1版
“相通则共进”,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强调的这一规律,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得到印证。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热潮涌动,传递务实合作的讯息,增添包容增长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关键词九:文化软实力
《最美音符展现中华文化魅力》——5月28日1版
多媒体天幕上宇宙浩瀚,3位笛手衣袂飘飘,奏响人类最早的乐器——8000年前的骨笛,笛声悠扬……
“中国民乐是几千年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音乐语言,蕴含着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甚至哲学思考。”
在上海,民乐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关键词十:钟扬
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
——追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 1月17日1版
一场西北的车祸,终结了这位学者的生命。人民日报在央媒中率先突出报道了他的故事,全中国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为了把西藏“生物家底”摸清楚,他16年里在高原奔走50万公里。
“我想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坚守和梦想,成就了西藏高等教育许多个“第一”。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不忘初心、拼搏追梦的共产党员,点亮了人们心里的灯。
作者:韩庆 唐小丽
编辑:孙欣祺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