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

2019-01-09信息快讯网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这是一位50后的资深“海归”对一批即将归来的年轻海归人才的告诫。

“青年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洋博士,觉得很了不起。在这里,没有人天天铺着红地毯、举着鲜花向你欢呼、祝贺。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你们回国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今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首届西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的70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在会上分享自己“过来人”的经历,和众多受邀的青年学者一起交流的,正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乔国强。在他看来,青年人才海外学成,归来后必须要迈好第一步——调整心态。

区别于普通的学术活动,此次论坛被列为“上海高校青年英才揽蓄工程”活动之一,揽才的用意十分明显。在交流学术前沿热点问题的同时,青年学者还将有机会参加校方提供的相关面试试讲、人才洽谈会等。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推进“双一流”的过程中,高校一方面求贤若渴,绣球频抛;而另一方面,高校在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新兴学科布点的同时,对人才招聘的需求也更加明晰。

正如很多青年学者在现场所感觉得到的,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

青年海归吐心声:“非升即走”的压力真的很大

在荷兰相继读完硕士、博士,今年下半年,小毕就要回国了。出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西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对她来说,是一次回国求职的探路。她坦言,要找一份理想的教职,越来越不容易。在国外高校,文科专业的博士要找教职难度从来不低,而现在,国内高校的招聘门槛似乎也开始提高了。

“基本上,北上广的一线名校都开始实施‘非升即走’的政策,入职后六年要接受大考,考核不通过拿不到学校的教职,所以这六年可能会过得非常辛苦。”小毕的专业方向是语言学,虽然对到大学当老师的职业充满向往,但她说,不少高校现在在入职招聘时,就比较看重青年学者的论文发表情况,入职后也对学者有发文的考核。“我们这个专业,发一篇高级别的学术论文的周期一般是2至3年,要在入职前六年完成高校的相关考核,压力真的很大。”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在小毕身边,多位即将毕业的博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一位即将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博士生表示,比起待遇、启动科研经费等,她更看重的是学校是否有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能否为青年学者提供发展的平台。

如何为青年人才“减压”,提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高校也用足心思。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介绍,该校去年启动了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未来将创造更优渥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吸引杰出学者,力争结合上外的“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支“人才梦之队”。目前,学校设置了面向更宽、晋升速度更快的破格晋升通道,出台了以“分类设岗、分类评价、分类晋升”为原则的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及职称评审办法等,鼓励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为打造顶尖的全球学术交流平台,上外正大力实施海(境)外访学研修计划。目前,该校80%的师资、40%的学生已具有海(境)外学习经历。为进一步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上外还实施了“外专引智”计划,通过国际科研合作,在校外国专家数约占全校专任教师人数的1/4。

资深海归感言:“水土不服”发脾气抱怨,很不明智

海归归来,最期待学以致用,最怕的就是水土不服。如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术平台,在今天的论坛上,上外英语学院教授乔国强和多位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乔国强1999年到英国留学,就读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与加拿大研究院。“一般来说,在这里要拿一个博士学位要四年左右,不少人需要花五、六年时间。”而他当时创造了一个记录:用了两年半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是中年到海外留学的,真的过得很不容易。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学习上,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乔国强记得,博士毕业时,家人看到他学位证书上的照片,简直想流泪。因为那时“我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学成回国后,他辗转到了国内两所高校,最后来到上外。“我回国的时候,很多研究基本还是跟在西方后面,别人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在有些领域,我们已经可以和西方的学者实现平等对话,还有一些专业领域,我们甚至可以‘反着说’,不再是跟在西方后面,而是做自己的研究。”也正因此,在乔国强看来,今天青年海归选择回国发展,正逢其时。但是回国以后,必须要尽快调整自己,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尽快找到适合的学术平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有的海归回到国内不适应,动不动就发脾气抱怨,我觉得这不明智。”乔国强说,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双赢,即学者个人成就自己的抱负,也对所在单位有所贡献。“这就像小两口过日子,你不能总指望人家围着你转,或者强人所难,要求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尊重才是最好的。”

上海人才“蓄水”进行中,部分青年学者资质让人“惊艳”

“我们在引进人才时,特别希望青年学者有事业心,能够找到机会展现自己的专长,最好能把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国家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以该校正在大力推进的国别区域研究为例。在国别研究的领域,目前的学术著作基本都是外国学者写的,换句话说,这个专业方向的学术理论框架基本是基于西方的视角构建的。而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如何能够基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形成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声音,为此,上外去年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了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而在研究院筹备期间,学校就牵头组建了“海外田野调查队”,组织多名专家在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等开展田野调查。

“我们希望更多青年学者通过在海外的学术训练、具备较好的理论功底后,能够用勇气和决心走到这些地方去实际考察、调研,愿意吃点苦、花点力气,通过海外田野调查,把学问做得更深一些,学校也会提供相关的研修和资助。”姜锋说。

知否知否,上海高校的教职,越来越金贵了!-信息快讯网

记者获悉,市教委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上海高校青年英才揽蓄工程”,包括上外、上大等在内,一批院校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面向全球邀请海内外具有优秀学术背景与学术潜质的中青年学者来到上海,以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的学术研讨与合作为契机,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打造人才蓄水池。

有知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一些高校传出的最新动向来看,不少参与“揽蓄工程”的青年学者,无论是学术视野还是专业能力,“资质让人惊艳,确实有一批好苗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学成后回国发展,而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内涵发展,纷纷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作为头等大事。但是在“两头热”的背后,一个信号也越来越清晰:无论是求职的学者还是招人的高校,双方都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高校在人才服务工作上做得越来越细致了,但对人才的要求,也确实越来越高了。”

作者:樊丽萍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板,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6024元,我的工资是不是拖后腿了?
看完整个胃都饿了,全上海的厨神大概都隐居在高校的小厨房里!
于漪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至今让人深思:语文教育不“缺位”,孩子才不会成为“空心人”
白岩松谈如今的教育:应该塑造拥有公德和生活智慧的人,“德智体美劳”都要改一改
全年阅读总量1.3亿 ,近200篇“10万+”, 健康微信公众号成上海市民“心头好”
置身上海松江这座书院,看徽派老宅融入海派文化
今年上海职工有哪些新福利?来看市总工会2019年10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
上海长途客运总站明起开售春运客票,多种购票方式供旅客选择
未来AI替代法官?数据权利边界何在?上海法学界探讨人工智能应用
这所学校的师生以“爱”的名义呈现一场特别的展演,为“星星的孩子”募捐128038元!
敌人越来越近,他毅然拔掉唯一的一颗手雷保险针,高喊着冲向敌群……
重磅!教育部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新政”来了:今年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名额适当压缩
“改革先锋”王有德走进高校 分享科学治沙心得
教育部出台高校自主招生新政:严控规模 压缩招生名额
上海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举行,4456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教育部督促有关高校妥善处置2019年艺术类校考报名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医院产科里每天上演“二胎”的风险、家庭的癫狂
清华北大公布就业报告,华为录取270人成最大雇主,腾讯次之。民企超越国企受欢迎
百年间,域外史学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传播轨迹?这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告诉你!
市人大常委会务虚会上,李强书记谈抓好上海重点工作要把牢的“十六字”
太美啦!千余件梦幻婚纱新品空降上海,令人心醉
英剧《神秘博士》推中国风海报,时间机器与上海天际线相得益彰,是什么让“中国风”风行世界
上海交大教授联手英国美国教授共同为循环经济制定全球解决方案,刊于《自然》杂志
上海偷电脑到外省销赃,外省回沪又背了新赃物
采光好,学生成绩可提高21%!学校的光照环境对学生到底有多重要?
爱吃海鲜,不爱喝白水,越来越多年轻人得这个病!尿酸偏高了解一下
教育部通报:给予两高校研考自命题事件有关校级领导处分
《知否》里的教育观:失败的父母,只因做错了这件事
文汇时评 | 让高校科研更多体现“社会温度”
上海高校科技园蓄势提升能级
寒假留校大学生喜提10000个五彩水饺!这些高校的年夜饭,你Pick哪家?
劲爆!再过几小时,上海这所高校的“梦之队”将携手李易峰、朱一龙,在春晚上“跃动青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