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把中华文化中最温润的东西召唤出来

2019-01-12信息快讯网

文化视点 | 把中华文化中最温润的东西召唤出来-信息快讯网

供图:各出版社制图:冯晓瑜

■多部现当代文学大家“全集”的问世,是出版者用钩沉辑佚、考辨真伪、校勘注释、精心编辑的“工匠精神”打造时代精品,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新添一批珍贵“善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耗时八年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日前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这部被文化知识界和万千“汪迷”翘首期待已久的《全集》分12卷,共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400多万字。近期亮相的大家全集还有《钱穆全集》《张恨水全集》《赵树理全集》等。多部现当代文学大家“全集”的问世,是出版者用钩沉辑佚、考辨真伪、校勘注释、精心编辑的“工匠精神”打造时代精品,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新添一批珍贵“善本”。

收集梳理浩瀚史料,为当下社会提供精神营养

“几千年汉字书写的魅力,汉语言文字的经验,在汪先生的笔下调试出了最有现代性的东西,古今打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孙郁这样评价汪曾祺,而《汪曾祺全集》出版的意义不仅仅是使文史资料得以完整规范的梳理呈现,更在于“把中华文化当中最温润的那些东西给召唤出来,成为我们当下社会最急需的精神营养”。

被誉为打通现当代文学第一人的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在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方面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内容浩如烟海,勘校难度很高,这部《汪曾祺全集》的编辑出版花了整整8年。《全集》新收小说28篇,其中25篇创作于民国时期;散文卷、谈艺卷新收文章合计100多篇;诗歌卷收录诗歌257首,其中40余首从未见于先前的作品集;书信卷收293封,此前版本仅有55封……从文类看,《全集》不仅收入汪曾祺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收入了他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不仅收入迄今发现的全部书信,还收入了书封小传、题词、书画题跋、图书广告、思想汇报等日常文书。

出版界专家认为,正是通过书信、思想汇报等日常文书,可了解作家身上更深邃的内涵。所以,书信、题词和思想汇报等看似“异类”的内容,现在越来越受到全集编者的重视,新出版的赵树理、沈从文、老舍等人的全集、选集或丛书都曾收入相关内容。它们对于认识作者的创作历程,理解作者的各种观点,评价作者的人格形态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证作用、文献作用。

收集佚文步步小心,“火眼金睛”护航学术操守

收文最全、底本最佳、题注完备使得作家全集不同于一般选集,尤其要尽可能全面收集作者所有的文字。在新书发布的座谈会上,汪朗曾说父亲汪曾祺写作一辈子,却随写随扔,这也是《汪曾祺全集》编撰耗时费力的原因之一。

“不仅收文最多,还做到了全集中每篇有题注,提供了每一篇作品的版本信息,这是前所未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应红告诉记者。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书信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部分诗歌在题注中交代了必要的创作背景及由编者所拟诗题情况。通过题注,每一篇作品的版本情况基本厘清。“虽然只有短短几行或一句,却往往是经过费时费力查找版本信息、耐心细致地比较不同版本的更改情况等大量幕后工作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汪曾祺全集》的学术性,也体现了我们不惜工本、耐心打造精品图书的职业操守。”

此外,全集编辑收集散落的佚文,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如烟波浩渺,有时不得不面对造假问题。《赵树理研究》曾经刊发了《太行根据地文学艺术重要发现,赵树理致徐懋庸的信首次亮相》一文,介绍了赵树理的这篇“遗著”。专家董大中本拟据此将《致徐懋庸》编入六卷本的《赵树理全集》,后经董大中等人的仔细辨析,才发现信是伪造的。靠的就是编辑严谨敬业的精神和经年累月练就的“火眼金睛”。

北岳文艺出版社刚推出《张恨水全集》,共64册,1800余万字。该社曾在1993年出版过《张恨水全集》,新版本的编辑从国家图书馆翻出民国连载本,一一比对,改正疏漏、错讹之处。比如《大江东去》中,第八回标题中“且烦”应为“日烦”,第九回标题中“丰装”应为“艳装”。在浩瀚字海中“捉虱子”,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绝不可能做到。


作者:本报记者 宣晶

编辑:范菁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