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午茶”陪伴近20万人次“品茶赏乐”,让艺术殿堂成为市民的文化客厅
中午12点,上海音乐厅的南厅上下二层,坐满了近200位前来欣赏音乐的市民。优雅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彼此呼应,不少观众闭上双眼,身体随音乐摇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张薇聪携手小提琴家宋阳,合奏了勃拉姆斯《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中国作曲家桑桐的《夜景》,为人们的午间休闲时间,添上一抹惬意的华彩……
这是1月7日,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活动中的现场一幕。作为沪上知名音乐普及品牌,七年来“音乐午茶”在音乐厅内举办1700余场,6000人次的艺术家曾在这里分享他们的音乐,近万余首曲目被演绎,陪伴申城17万人次的观众度过“品茶赏乐”的美好时光。
自今年3月1日起,上海音乐厅将进行封闭式修缮工程,期间停止所有对外演出和经营活动。而“音乐午茶”从今年1月2日起至1月18日,将在南厅举办13场系列活动。艺术家在带来美妙音符的同时,也向市民分享他们与音乐厅的不解之缘。这之后,厅内的“音乐午茶”将与沪上乐迷暂别,并在未来以更好的面貌与观众再相见。
上海的“城市音乐客厅”让文化获得感充盈于市民心间
一座城市的艺术氛围究竟如何,往往于细微处见真章。在不少古典音乐发达的欧美城市,音乐厅内除有常规演出以外,也会举行沙龙性质的小型演出。比如英国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内,每天上午11点都有音符从中飘出,吸引人们自发前来欣赏。而在大洋的彼岸,上海音乐厅创立了“音乐午茶”,每个工作日的中午12时至13时,富丽堂皇的南厅都会上演一场小型音乐会。
“剧场大厅在上演音乐会时,观众和表演者隔得相对远一些。而‘音乐午茶’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让古典音乐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音乐厅艺术教育部主任王左耘告诉记者,前来参与“音乐午茶”的观众,有不少是住在音乐厅附近的上班族,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音乐爱好者,午间的这一个小时,使他们的心灵与音乐完成诗意对话。从过去需要打电话预约席位,到如今通过线上渠道预约门票,“音乐午茶”出票方式变了,不变的是一场10元的低廉价格。
出于场地考虑,“音乐午茶”上演的节目以室内乐为主,此外也包括民乐、声乐等。爵士、世界音乐、民谣,甚至一些实验性较强的曲目,都曾出现在这里的舞台。这得益于上海音乐厅与国内外团体、各大艺术院校建立的“朋友圈”。诸如钢琴家宋思衡、小提琴家王之炅等本土音乐家,多年来曾不止一次地现身“音乐午茶”。
为便于更多音乐厅外的市民也能与艺术近距离接触,音乐厅在2016年推出“‘音乐午茶’进楼宇”系列活动,把音乐导赏拓展到了商务楼宇的上班族和白领青年中。让人们感知城市与人的文化互动,“音乐午茶”成为沪上一流艺术场馆与普通市民互动的生动案例。
表演者在与市民的互动中,感叹“上海有全国最棒的观众”
“音乐午茶”不仅记录下悦耳动听的音乐,也见证了上海乐迷素质的不断提升。据工作人员回忆,多年前南厅演出进行时,有市民会吃东西,或在演奏过程中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如今,观众们早已学会恪守剧场礼仪,当有个别人鼓掌时机不正确时,一些资深乐迷还会轻声送上善意的提醒。
今天“音乐午茶”的表演者张薇聪和宋阳在演奏之余,和台下观众说起他们与音乐厅间的情感联结。出生于沪上音乐世家的钢琴家张薇聪记得,几十年前著名钢琴家傅聪第一次登台上海音乐厅时,观众席里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当时傅聪中止了演出,对着台下申饬了几句,气呼呼地径直走向后台。我们等了一刻钟左右,他才重新出现在了舞台上。”时过境迁,今天上海剧场内的观演环境早已变得愈发和谐,观众因不文明举动把演出者“逼”下舞台的窘境,几乎已不可能发生。
“上海观众是全中国最好的观众。”曾在国内外舞台演出过的宋阳表示,上海乐迷从不在乐章间隙随意鼓掌,往往会在一曲奏毕时,用最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向演出者表达内心如火的热情。“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像‘音乐午茶’这样的小舞台,每天都有精彩纷呈的音乐在上海不断上演,提升着人们的审美能力。所以,上海观众的掌声里不仅有爱,也有对音乐的了解。”
图片: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