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充满亲情孝爱的访谈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上举行,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舞蹈演员,现沈阳市公安局干警、辽宁省青年十佳摄影师石勐尧携带她的新书《陪爷爷度过最后七年》与读者见面,通过讲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以及触动人心的照片,为冬日的北京带来一股暖意。
在爷爷去世前,石勐尧在整整七年时间里不间断为爷爷拍照,当她把照片发到网上后,这些亲人间相互陪伴的爱与温暖的照片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和热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新闻周刊等众多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访谈会上,《陪爷爷度过最后七年》一书的责任编辑吴江从本书策划启动和编辑成书过程,对年轻人的启发和意义,以及怎样通过讲好普通党员的故事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现场读者进行了交流;而石勐尧从自己陪伴爷爷的初衷和动力,想对已在天堂的爷爷说的话、想对同龄人说的话等角度,讲述了一段段暖心故事、一句句真心的话,使到场读者感受到了冬日里的一股亲情暖流。
最后,访谈会主持人朗读了一段书中的精彩片段,“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习惯了一路向前狂奔,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幸福。我想我们在奔走前行的途中,也要记得回头看看身后渐渐老去的亲人,毕竟时光不等人。我们虽然无法打败岁月,但可以用爱和陪伴,扶持着他们走到岁月的终点。”引起了现场读者的共鸣。
>>>荐读
记录时光记录爱:石勐尧与她爷爷的故事
周伟
我们习惯在朋友圈各种晒:晒美景,晒美食,甚至晒坚定的理想,晒高昂的斗志,让他人看到我们生活的充实和理想的丰满,分享我们努力追求的丰盈人生。只是,在自我实现的路上,我们会发现,亲人们的身影较少地出现在朋友圈里。我们,有多久没有和亲人们合影了?
有这样一个90后女孩,她花了7年时间,从2010年起,一直到爷爷去世,拍摄了自己与爷爷1000多幅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爷爷的生活点滴以及她陪伴爷爷走过最后七年岁月。她叫石勐尧,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她的作品《我和爷爷》入围了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并受到蜂鸟网的邀请,在德国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photokina中国面孔II上展出。她拍摄爷爷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搜狐网等各种媒体报道。一段平凡简单的拍摄历程,因为她的坚持,因为她对亲人的陪伴,引得无数人动容。
《陪爷爷度过最后七年》精选了其中100多幅照片,石勐尧用平和质朴的文字记录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她的拍摄初衷和经历。这些故事很简单甚至琐碎,但正因为它容易让人忽略,有一天当我们回想起来,才更觉得打动人心。拍摄的照片也很简单,除了一定的构图考虑外,没有绚丽的修饰,照片更多地展现生活化的场景以及突出局部细节,真实记录了爷孙相互陪伴的生活点滴,感染力十足。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历来都特别强调子女对长辈的尊重和尽孝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隔代亲”这一现象出现在中国家庭里。因为父母需要上班工作,子女更多的是由爷辈亲人抚养长大,孩子对爷辈甚至有着更深厚的感情。但是爷辈亲人又会更早离开我们,当这种感情积淀和冲突到达一定程度时,往往我们就会产生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陪伴他们的感慨。因此,当石勐尧花了七年时间用照片记录陪伴爷爷的光阴时,我们才意识到这种感情的弥足珍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当我们年幼时,他们抚养我们成人,教我们生存技能,教我们适应社会;当我们长大了,他们却发秃齿豁,渐渐不能照顾自己,孤独一直伴随左右。对爷爷的爱可以放大为对亲人们的爱,这种爱不能等待,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多花点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多与他们沟通联系,就是最大的孝顺。
石勐尧的照片和她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最主要的是因为陪伴亲人这件事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缺失,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被唤醒。拍摄照片只是一种方式,但影像却是最好的记录载体。当回看照片时,我们可以回忆起当时与亲人在一起充满温情和欢乐的场景。现在拍摄条件更好了,但我们却更吝啬与亲人们的合影了。我们急匆匆地行走,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可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可能有自己的小家庭,或者总觉得亲人就在身边,随时可以陪伴他们,或者心里一直想着要先打拼出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再去陪伴亲人……却不想,时间从来不会等我们,他们总会在眨眼间苍老,他们总是心里渴求晚辈的陪伴,但嘴上从来不会提出更多的要求,总是叮嘱我们多注意身体,注意安全,注意休息……
石勐尧在本书的后记里写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习惯了一路向前狂奔,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幸福。我想我们在奔走前行的途中,也要记得回头看看身后渐渐老去的亲人,毕竟时光不等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忙再累,我们也需要多陪陪亲人。如果远在异地他乡,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打电话或者与他们视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切,简单几句嘘寒问暖,足以让彼此的冬夜不再寒冷,颦笑之间,传递着人间挚爱真情。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