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泽涛夺金填空白 众新人涌现补短板 中国游泳不再“孤军奋战”

2015-08-10信息快讯网

 

一周前,在中国游泳队踏上世锦赛征程之初时,一切似乎都有些沉闷。刘子歌与焦刘洋相继淡出、叶诗文又旧伤未愈,几乎所有冲金的期望都落在了孙杨的肩头。赛场内的孙杨很少让人失望,只是他在400米、800米自由泳的接连折桂让外界在欢欣之余,反倒加深了对中国队过于依赖一人的忧虑。直到宁泽涛(见上图,新华社发)的出现,才在这平静的一汪池水里掀起意料之外的波澜。

在100米自由泳决赛这片从未有亚洲选手涉足过的“禁区”,宁泽涛的夺冠打破了欧美选手在短距离项目中的垄断,也填补了中国游泳的空白。尽管这场有些突如其来的胜利,仍未能彻底扭转西方媒体对亚洲选手的偏见,也无力让宁泽涛从外界对其俊朗形象的无度消费中脱身,却足以使得中国游泳再度回归舞台中央。

就在外界热议着孙杨那句“要和宁泽涛一起撑起未来”的豪言时,傅园慧、汪顺等新生代选手也悄然迎来了各自的新突破。他们的涌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游泳的“偏科”局面,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游泳全方位崛起的希望。

傲慢的偏见终将改变

宁泽涛的夺冠之夜,当国内的社交网络顷刻间为之沦陷时,关于他的话题同样在喀山竞技场的新闻中心内反复发酵。从世锦赛前短期特训的所在地,到其运动员之外的军人身份,部分国外记者一遍遍地向中国同行询问着每个细节。因为正如一位法国记者所言,“他似乎一直处在雷达之外。”

对于宁泽涛在中国引发的舆论浪潮,外国记者们并不知晓,但有人却敏感地捕捉到了另一处细节——由于误服火腿肠中的“瘦肉精”,宁泽涛曾在四年前遭到禁赛。法国《队报》等多家媒体,都在决赛翌日的报道标题中使用了类似“从禁药风波中走出”的字眼。其背后的潜在逻辑,不言而喻。傲慢的偏见在运动员间同样有之。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后,最后时刻惜败于宁泽涛的麦克沃伊反复强调着这不过是自己的疏忽。赛前,他并未将宁泽涛视作争冠的对手,赛后也只是以一句“他当然有争冠的希望,和其他所有选手一样”草草收尾。

过去42年间,世游赛100米自由泳决赛的泳池内还从未有过亚洲人的身影,而在几乎所有强调爆发力的短距离项目中,欧美选手都保持了对金牌的垄断。如今,宁泽涛以挑战者姿态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格局,自然会让一些人感到突兀。

西班牙《国家报》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思,“当传统强国的地位受到了威胁,部分媒体就会做出恶意的揣测,对宁泽涛与孙杨,都是如此。”然而,偏见终将会被现实打破。夺冠后一天,世锦赛组委会的官方宣传刊物上首度出现了宁泽涛的形象,他与孙杨的合影也成了俄罗斯当地报纸体育版面上最惹眼的画面。恶意的揣测之外,中国游泳的崛起也正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海啸”初见雏形

对于中国游泳而言,这或许是一届被深深打上宁泽涛个人印迹的世锦赛,但值得被记住的却不仅仅是这位“新男神”领奖台上敬军礼的动人画面。而这场渐入佳境的喀山之旅,也绝不只是属于帮助中国游泳实现了自由泳项目短中长距离夺金点全覆盖的宁泽涛与孙杨。

女子50米仰泳决赛后,年仅19岁的傅园慧在水中纵情呐喊,拍打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其鲜明个性的见证;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后,不过21岁的汪顺有些害羞地走进满是记者的混采区,受宠若惊般地回顾起了备战的历程。前者为中国游泳队赢得了在本届世锦赛女子项目中的首块金牌,后者则在首度登上世锦赛领奖台的同时,打破了由其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而他们只是本届世锦赛中国新生代们惊艳表现的一个缩影。在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较量中,由傅园慧、史婧琳、陆滢和沈铎组成的中国队,又夺得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为本届赛事完美收官。这群性格截然不同的后起之秀,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运动生涯新突破的同时,也让中国游泳的优势项目向更广的范围延伸。

不久前,曾有西方媒体表示,一股来自中国的“海啸”正向喀山来袭。对于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游泳而言,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中国队的蜕变与进步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蜕变源自何处?宁泽涛赛后的说法颇有代表性,“6月的澳洲特训,布朗教练为我树立了敢于和世界顶尖选手竞技的信心;而在此之前,是叶瑾教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无论宁泽涛、孙杨或是汪顺,中国男选手的优势几乎都在于后半程的冲刺阶段。这是对选手有氧能力的考验,它有赖于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对水性、肺活量等素质的培养,以及日常训练中对身体素质的锻炼,而这正是中国本土教练的优势所在。至于如何在短期内提高训练强度、培养信心,则是外教们擅长的领域。正如ESPN评论员韦恩·德雷斯所言,“我认为,中国游泳的进步源自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由本土教练掌控大部分训练,再通过短期集训由外教拉高极限强度。”

光明前路并非坦途

从某种角度而言,如今风光无限的宁泽涛所面临的处境正是中国游泳的一个缩影。即便如今的他已身居最高领奖台,夺冠的成绩却依旧与个人最好成绩有所差距,他的潜力与未来没有理由不值得期待。然而,另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则是,世锦赛与奥运会双料冠军马格努森的缺席、最大竞争对手莫洛佐夫半决赛中的抢跳,让宁泽涛的夺冠之旅顺畅了许多。来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他仍然需要继续证明自己。

与宁泽涛一样,对于这些中国游泳队中相对弱势项目的选手们而言,同样需要证明如今自己的成功并非惊鸿一瞥。事实上,无论是在女子200米蛙泳中摘铜、打破罗雪娟退役后中国女蛙空白的史婧琳,或是于200米混合泳项目取得季军、志在寻求更大突破的汪顺,相较于第四名的优势都并不明显。他们的成长速度将成为中国游泳能否彻底告别“偏科”现状的关键所在。

即便是如今走过人生与赛场低谷,重回巅峰状态的孙杨,危机也在潜移默化地被渐渐埋下。在本届世锦赛游泳项目首金之战,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惜败于孙杨的英国小将詹姆斯·盖伊就曾在赛后直言,相较过去,孙杨在中长距离项目中的统治力正在慢慢下降,“直到现在,孙杨依然是在这些项目中的标杆,但对我来说,他已并非遥不可及了。”

竞争对手的成长难以改变,对于在喀山取得喜人成绩的中国游泳队而言,唯有将展现出的潜力悉数兑现,属于“中国海啸”的时代才会到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