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日原始通电首现四行仓库

2015-08-11信息快讯网

中共抗日原始通电首现四行仓库-信息快讯网

图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原始通电文件

中共抗日原始通电首现四行仓库-信息快讯网

图说:俞建国手持他所捐赠的中国军队钢盔。记者 张龙 摄

“静静兮四行仓库,巍巍兮八百壮士!”本周四,上海唯一的抗战遗址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将在光复路1号建成开馆。记者采访中发现,本市民间收藏人士捐赠的百余件文物实物,撑起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藏文物实物的半壁江山。其中上海知名收藏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建国一个人就捐赠了与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有关的珍稀文物98件,中共抗日救国原始通电文件、德式钢盔、日军作战军号、日军闸北作战地图……这些文物实物,都是俞建国从他历经20年收藏的3000余件抗战文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德式钢盔 重现88师英雄气概

矗立在苏河湾的四行仓库,刚刚完成修缮,在褪去层层修补的外衣后,满是弹孔的墙面仿佛又把人们拉回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时钟拨回78年前,1937年10月26日晚上,当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要地大场失守,中国军队不得不全线西撤。谢晋元奉命死守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其麾下第88师524团423名将士在这里坚守四昼夜,歼敌二百余。进驻仓库当夜,曾有英国士兵询问驻兵多少,为壮大声势,谢晋元高声回答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从去年5月就开始了。但由于当时国军溃退等原因,留下的文物很少。纵使四行仓库修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向全球征集文物,也是收获寥寥。可是如今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中,除了有再现谢晋元和八百壮士战斗场景的浮雕、雕塑、塑胶人、油画,更陈列着一批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其中98件来自一位民间收藏家俞建国。

担任闸北区收藏协会会长的俞建国,从1995年起,就留意收藏抗战文物了。10多年前,他听一位朋友介绍,当年侵华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调查科军官的后代手里,有国民党19路军的一顶斗笠,在中国国内已经很难见到,便决定把斗笠收下来。俞建国专程飞到东京,找到这名后代。因为种种原因,斗笠没能买成。但俞建国却意外看到他家里的一个M35德式钢盔,经仔细辨别,根据钢盔的大小尺寸,上面印有的青天白日标志,俞建国确认,钢盔是1936年国民党委托德国在其本土制造的,专门装备谢晋元所属的国民党军队88师。

“这个师是蒋介石的德式装备师,加上87师,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两个德式装备师,经过淞沪抗战、南京守卫战后,仅数百人生还归队。这也是存世的德式装备十分鲜见的原因之一。”俞建国记得,当时他马上向日本军官后代提出,要购买钢盔。钢盔被俞建国带回上海后,一直保管在他的文物仓库里。这次将其捐赠给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钢盔才“重见天日”。M35德式钢盔是德军的4个型号之一,外涂德国空军色,长28.5厘米,宽22.5厘米,柳入式通气孔。保存十分完好,未见破损,至今仍呈现青铜古朴。俞建国这次捐赠的一枚88师证章,目前也十分少见。这两样文物,“重现”了88师官兵当年的抗日英雄气概。

救国纲领 点燃全面抗战烽火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在俞建国此次捐赠的一批珍贵文物中都有体现。尤其是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原始通电文件,是目前仅见品,十分珍贵。

俞建国介绍说这是当时中共向全国通电原始文件。救国纲领点燃了全民族抗日烽火和推动全面抗战高潮。原件是怎么到了俞建国的手里?还有段故事。大约在2002年,俞建国的一个“眼线”向他“通风报信”,说某家废品回收站里有一堆“有些年头”的书报等资料,似乎有点收藏价值。俞建国立即赶过去,蹲下身子“寻宝”,果然觅到了好东西,就是这件原始通电文件。从出处看,应该是来自旧上海的上海晨报社档案。

俞建国捐赠的由茅盾、巴金等进步人士主办的《国闻周刊》1937年10月4日战时特刊33期,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另外,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最早发表在上海中共地下党出版的《每日译报》上,该报从1938年8月23日到9月3日,分12期刊载全文,《论持久战》对中国人民抗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深远。《每日译报》本身存世十分稀少,俞建国本次捐赠12期的今日译报,刊载最早《论持久战》全文。

国民杂志 孤军八百引吭悲歌

在俞建国捐献的文物中,有邹韬奋主办的《国民杂志》1937年11月5日出版的第17期。所载《全民动员保卫大上海》报道中详述了八百壮士英勇抗敌的过程——

1937年10月27日晚上,孤守闸北的谢团长、杨营长,向全国发出壮烈的呼声:请接济糖盐各五百磅,光饼五万枚,使我全营忠勇将士,可与敌死拼一周,如此则死亦无憾。同时该营兵士又发送出信一束,其中全为遗嘱与父母妻子诀别,并嘱善自谋生。这束信只有血而无半点泪痕,这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遗书,使全上海市民为他们歌,亦为他们哭。有此壮士抗日必胜,有此壮士,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上的光荣。其中有一德妇,竟以汽车装载大量面包送往,托英军代为转送。苏州河以南,新闸路一带每日聚首探望我八百壮士的民众真是如山如海。敌军举枪示威,可是民众仍无退避意。有的隔岸抛掷食物,有的大呼中华民国万岁。

这期杂志中还有谢晋元团长书写的“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和杨瑞符营长书写的“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誓言文字。让人看后热血澎湃。

由上海中共地下党编印出版的《每日译报》《美华周刊》等,当时也是不断刊文声援坚守四行仓库的孤军。“读这些文字,我常常难以自持。”俞建国说,当年抗战英雄的气概令人震撼。而最让他感动的是1937年11月18日的《大时代周刊》刊载的“孤军八百歌”一文:八百孤军驻此中,誓不生还作雄鬼。敌环坟,弹可饮。码交排轰,争延头,为国牺牲,死亦荣……忠勇声蜚海上滩,中外仕女深饮敬,八百孤军今尚在,自助人助敌奈何。君不见四行仓库如人立,弹穿壁如蜂窝。又不见黄浦滩上东流水,千古鸣咽苏州河。“至今读来,还是催人泪下。”

作战地图 揭露日军侵略罪行

多年来,俞建国致力于收集日军发动淞沪战争的罪行证据,通过日籍华裔收藏家,他收集到不少日军在沪罪证,这次捐赠的一张《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调(查科)》1500:1比例的闸北作战地图,制作于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地图详细描绘街坊、道路、居宅。记者发现日军地图上标志了日本人控制的“公大一社宅”、“俱乐部小”、“公大二社”、“新女”等场所保护性标志。这张地图揭露日军早有野心和预谋,发动淞沪侵略战争。这也是俞建国从侵华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调查科日本军官后代那里购得的。

“这几年,在日本也已很难收集到日军侵华物品,出境时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位华裔日籍收藏家因离开日本时,随身携带大量日军侵华史料,遭日方羁押,并被关押半年之久。”俞建国告诉记者,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想方设法收集。此次捐赠物品中,日军当时的作战军号,保存完整。还有一批日军在沪作战使用的野外帐篷和各种军用绑带等,这些都是揭露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实证。

“八百壮士”至今均已去世,他们留下的痕迹也十分难觅。俞建国此次捐赠了四行孤军李锦堂、曹明志、王金珏、陈永生、齐从新、余长寿、张青轩亲笔签名以及谢晋元团长夫人凌维诚的亲笔签字墨宝。

“让文物说话,倾听历史的声音。”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馆长、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办负责人之一的马幼炯,对俞建国等民间收藏人士的捐赠行为,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赏,他说,让抗战文物、实物入馆整体展览,能够使其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传播、警示等作用。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指出,馆藏文物、实物来源是多渠道的,民间收藏人士的捐赠和提供,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更多像俞建国这样的民间收藏人士,慷慨贡献他们的藏品。

而据上海市收藏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本市收藏界以及普通民众掀起收藏、捐赠、展览抗战文物、史料热,由此也发掘、发现了许多珍稀文物、实物。将于8月13日同一天开展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抗战遗存——上海市民史料实物收藏展”上,也有不少展品来自民间收藏和捐赠。“收藏抗战文物,一路走来,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我认为非常值得。牢记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我们责无旁贷!”俞建国的话,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抗战文物、史料收藏热的缘由。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