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和红军既无飞机又无高射炮,防空防毒就只有预为防备、防范,以尽可能减少遭到敌机空袭造成的人、财、物损失。其预防办法,除设施和宣教层面的一些措施外,在技术层面也有许多措施。主要包括:
报警。由对空观察哨负责,发现敌机飞来,即以约定警报信号通知驻地。警报信号因地制宜,或用号炮或打锣、吹竹筒,以及旗号、烧烟火等等。再由传达哨打锣,一站一站迅速传遍驻地。
隐蔽和伪装。各部队、各机关和居民听到防空警报后,须有计划、有秩序地进入防空掩蔽部隐蔽。掩蔽部覆土厚度须6尺以上,有2个以上的出口,有排水设置。掩盖要有通气孔,并须有木炭层以防毒气侵入。出入口设门及厚门簾(内放石灰以吸水)。附近没有掩蔽部的,要躲避到树林里或伏在空地上;人多要分散隐蔽,不能乱跑。地面部队要注意伪装,行军当中须将骡马停止下来予以掩蔽。以此避免被敌机发现目标。
防毒。先要学会识别毒气,毒气炸弹炸裂时声音较小,放出的烟呈绿黄色,且有臭味,烟不向上飞扬而停滞于地面。每人做一个简易防毒具(炭包),做法是用长5寸左右、宽4寸左右的粗布做成一个布包,里面装满木炭屑达寸许,四角缝上布带。用时把布包掩住口鼻,带子捆在脑后即可。把手巾、衣帽等物用水或尿打湿掩住口鼻,也可避毒。屋内和飞机洞内要多备石灰及木炭,以吸收毒气。
消毒。毒气炸弹炸裂的地方或毒气经过的地方,要多洒石灰或尿来消毒。用火烘,可使较稀薄的毒气飞散,但消毒人员须带上炭包防中毒。受毒气污染的水和食物不要再吃,衣物要用漂白粉洗过才可用。
救护。救护者先做好防中毒准备,然后将中毒者抬至没有毒气的地方,换下他的衣服,用水替他洗头和手,设法使他呕吐,再给以浓茶喝。附近有医院和救护队时,应及时送医。
救火。敌机投弹处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每家或每几家须设大水桶(缸),经常贮满水,并准备小水桶以备临时打水救火。
演习。了解了上述各项防空防毒措施后,应举行驻地军民一体防空防毒演习,以资熟练。1933年7月23日,瑞金就举行了全城防空总演习。
红军的防空防毒,比地方多了对空射击和防夜袭等内容。对空射击更多关注的是火力点的配置,射击时机的选择,瞄准方法的取舍,停止射击的限制等。虽然如此,因为红军武器太差,训练又不足,鞭长莫及,结果常常只能“望机兴叹”。如1931年9月15日下午,胜利结束第三次反“围剿”方石岭、张家背战役后,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正率部东移,却碰上3架敌机飞来轰炸。黄公略为指挥后续部队隐蔽,奋不顾身冲出藏身的土屋,一面命令战士们卧倒,一面指挥机枪对空射击。可是机枪手无法捕捉到目标,任黄军长怎样指挥都没用。最终黄公略被敌机雨点般扫射击中,英勇牺牲。
有鉴于红军对空射击效果差,1934年4月13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曾联名向中革军委领导人朱德、周恩来、王稼祥提出关于打敌飞机的建议。指出:对付敌人的飞机,除积极注意伪装法,还必须组织对空射击以击落敌机。至少亦可能使敌机不能在低空向我侦炸。一军团的高射排虽成立时间不短,但起到的作用却不大,主要是训练得不好。为此他们建议将红校训练高射的同志,安排到广昌建宁以南适当地点,对各兵团之高射排集中训练20天至1个月,专教机枪的兵器与射击,不必学步兵动作。
对于部队防夜袭,则更是要严密警戒,不论行军还是宿营,都不可疏忽。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烟火管控、禁止喧哗,不让目标轻易暴露。
中央苏区的防空应对,除了预为防备、防范,即所谓消极防御外,也曾设想购置飞机、修建机场、建立空军,以取得制空权,实现空中对抗式的积极防御。这个设想还曾部分付诸实施,得到苏区军民的热烈响应与支持。
1932年9月26日,时任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写信给苏区中央局转中共中央,指出:全国军阀都在竞购飞机,蒋介石且在南京建炮兵学校,制毒气炮。因此,“请中央多派得力人去进行破坏工作,并电催留苏联之中韩学航空同志,立即来苏准备夺取敌人飞机驾驶”。这是中央苏区高层领导首次向中共中央提出苏区要有自己的飞行员和飞机,以制衡敌人的空中优势。
周恩来的这个提议,是有所依据的。同年4月,红军攻打漳州就缴获了两架敌机(后在兴国又缴获了一架敌机),这两架飞机都准备飞去瑞金。为此,临时中央政府曾通告瑞金县,发动群众修筑飞机场。瑞金工农群众热烈响应、积极行动,从5月15日起,每天常有两三千人以上参加修机场的劳动。瑞金县第四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奖励大家的热忱,特赠给先进区3面红旗。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机场修好了,飞机最终却没来。
中央苏区还尝试过募集资金购置飞机。如1932年8月15日,少共苏区中央局、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和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青年部,联名为募捐购买“少共国际号”飞机,发出《告苏区劳苦工农群众书》。文中写道:帝国主义国民党不断地派大批飞机轰炸苏区、进攻红军,我们要以红色飞机去轰炸敌人,去回答帝国主义国民党的进攻,去消灭白色飞机。上海工人正在募捐购买“上海工人号”飞机送给红军,山东工人正在募捐购买“山东工人号”飞机送给红军。我们苏区工农更应该比上海、山东工人热心,来募捐买飞机送给红军。为此,我们共同发起募捐购买“少共国际号”飞机,热望同志们踊跃捐款,积少成多,以便很快有很多红色飞机。这个倡议发出后,中央苏区各地积极响应,开展了募捐,只是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中央苏区旨在拥有红色飞机以抗击敌机的种种努力未能成功,其原因不难想见,诸如战局不稳、财力不足、购机无门、人才匮乏等,都严重阻碍、制约着此事的发展。但是无论如何,当年中央苏区上上下下、军民一体为防备、防范来自国民党军的空中侦察、轰炸、放毒,所作的种种努力,终归值得称赞,其精神值得弘扬。
作者:曹春荣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来源:《世纪风采》2018年11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