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来,“极地漩涡”引发的极端天气横扫北美,数十年一遇的低温和暴雪再次刷新了北美洲和欧洲等国关于极寒天气的认知。
其实去年冬天,“极地旋涡”所引发的“炸弹气旋”与“东方野兽”两股寒流已经让欧美等国的居民苦不堪言。面对此番卷土重来变本加厉的寒流,一贯不相信气候变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账号喊话:“全球变暖呢?快点回来。我们需要你!”频繁袭击北半球的极寒天气,真的与气候变暖毫无关系吗?
芝加哥的气温比南极还低
从1月28日开始,一股来自北极的强大寒流席卷了美国中西部地区,全美共有22个州出现了-18℃以下的极端低温,受灾人口逾1.4亿。
美国中西部是此次受寒流影响的重灾区。1月30日,这一地区的气温骤降到-40℃至-23℃之间,明尼苏达州部分地区的体感温度甚至达到-65℃。1月28日至2月3日的一周时间内,中西部地区近9000万人体验了-27℃甚至更低的气温,其中约2500万人遭受了-33℃的刺骨严寒。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芝加哥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为“此次极寒天气的中心”。1月30日,该市出现-30℃的极端气温,低于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25℃,创下该市25年来的最低纪录。市区街道空无一人,公交车乘客寥寥无几,通勤市民必须“全副武装”才能抵御严寒——只要在户外稍稍站上几分钟,暴露在外的眉毛和睫毛就会出现冰晶。
寒冷天气让美国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陷入瘫痪。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的数据显示,在这一轮寒流中,全美有超过4700次航班被取消,其中3500次为进出芝加哥的航班,另有11800次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在一片冰天雪地中,1月29日,芝加哥的铁路轨道突然“燃起大火”。由于铁轨上的螺丝在低温下可能滑落,给火车运行带来隐患,因此工作人员不得不点燃柴油绳保持铁轨温度。
“流浪多伦多”体感-50℃
这个让美国中西部地区饱受摧残的寒冬,同样给邻国加拿大带来不小的麻烦,接二连三的冻雨和暴雪,给该国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2018年11月15日,多伦多迎来今冬第一场雪,积雪和结冰给交通带来不小压力。11月17日,又一场暴雪突袭东部的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舍等省份,部分地区的降雪量高达25厘米,加拿大令人抓狂的漫长雪季就此开启。2019年刚刚开启,新一轮雨雪降温天气匆匆而来。一夜之间,多伦多地区气温骤降。4天时间里,冻雨、降雨和夹杂了冰粒的降雪轮番上演。
1月28日下午起,暴风雪和极寒天气席卷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大多伦多地区,大雪伴随着狂风,能见度下降到仅50米。至29日凌晨暴风雪停止时,多伦多部分街道上的积雪已深至膝盖。加拿大环境部的数据显示,这轮降雪给多伦多市中心带来了21厘米的积雪,上一次该市出现如此大的降雪还是在51年前。
暴风雪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麻烦。由于路面打滑,许多道路陷入瘫痪,部分公交车停运。暴风雪还导致当地部分学校停课,大量航班也被迫取消。暴风雪结束后,极寒天气接踵而至。从1月29日开始,包括大多伦多地区在内的安大略省东南部地区经历了连续4天的极寒天气,气温骤降至-20℃以下,加上时速高达70公里的大风,体感温度逼近-50℃。有旅居加拿大的人在朋友圈开玩笑说,这场景酷似“流浪多伦多”。
英国和希腊气温反常暴跌
▲ 多伦多市民除去车上的积雪。东方IC
漫长的雪季对加拿大人而言或许已习以为常,但对于以气候温和著称的英国来说,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1月3日,英国气象局和公共卫生部门针对英格兰北部和中部地区,发布了今年冬天的第一个寒潮预警。气象部门表示,一个类似于“东方野兽”的“极地旋涡”已经生成,并且正在向中纬度地区扩散,严寒天气将在2019年的第二周登陆英国,届时气温将骤降15℃,民众将在寒风和冰雪中度过整个1月。1月17日,伦敦上空飘起雪花,北部苏格兰地区更是大雪预警高挂,气温降至-11℃,成为英国今年入冬以来最为寒冷的夜晚。进入2月,极端天气进一步肆虐。2月1日,新一轮寒流袭击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气温在一夜之间暴跌至-15.4℃,仅略高于2012年创下的-15.6℃的低点。
在英国经历大范围冰雪天气之前,温暖的南欧国家希腊已经饱受了一场极端天气的肆虐。新年伊始,北极寒流“索菲亚”抵达地中海沿岸,给希腊中部和北部地区带来大范围降雪和低温,其中马其顿地区的气温在当天晚上降至-17℃,北部城市塞萨洛尼基则经历了数天的霜冻。首都雅典的气温1月3日起在零度上下徘徊,北郊飘雪,市区则降下大雨。
大范围冰雪天气在雅典十分罕见。为了引导市民正确应对此次寒流,气象局发出数项建议,包括提醒司机携带或安装汽车雪地防滑链,建议公众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水管冻结等。与此同时,雅典市政当局在第一时间建立避寒中心,并派出救援队伍到各区街巡视,将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带回避寒中心安置。
极端天气可能更频繁出现
每当出现极寒天气时,总会有人对全球变暖产生质疑,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例外。不过,极寒天气真的可以为全球变暖“阴谋论”提供佐证吗?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表示,正是全球变暖这一“推手”,将来自极地的寒流扩大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世界气象组织去年11月底发布的《气候状况声明》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过去22年间,地球上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年份”,其中最近4年占据了排行榜前4位。地球总体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而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之多,在冬季,这种“北极放大效应”尤为明显。
“大型低压和极冷空气通常在北极上空盘旋,呈强风逆时针流动,以阻挡极地周围的冷空气。当暖空气侵入北极圈时,极地漩涡被削弱,使得冷空气团向南转移到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 美国航天局解释道。“极地旋涡”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席卷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寒潮,加之美国地形主要由东西部南北走向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构成,中部横跨上千公里的大平原为冷空气的南下提供了便利,导致该国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尤为严重。
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气候模式被打破,极端天气可能更加频繁地出现。全球变暖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要避免出现全球性的气候乱象,“我们有集体责任”。
作者:报记者陆纾文
编辑:吴雨伦 陆益峰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